标签:
财经 |
强化国企账本监管关键在公开透明
面对央企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的问题,国资委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管理提升”活动,督促有关央企进一步加强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依法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部分央企虚列开支项目、违规给员工发放福利,资金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以及央企巨额吃喝请客等消费特别是央企领导职务消费的严重问题。
同时,国企特别是大型金融企业内部薪酬、奖金福利包括高管高薪等倍受社会关注,而这次审计似乎没有涉猎多少。百姓关注、社会敏感的国企问题和项目,审计应该作为重点审计对象。百姓对国企事务同样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而审计是这两种权利最好的实现途径之一。
一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失范问题严重。一些央企、金融国企和地方国企的高管,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基本没有制度约束。如一些高管人员违规购买豪车,有的一名高管占用好几辆公车;一些高管假借各种名义任意吃喝挥霍,一餐宴请都在几万元以上;有的高管假借公务消费之名,将个人豪华消费由公款买单,等等。审计机关作为国有资产的“看门狗”,应将国企高管职务消费作为审计重点之一;国资委应该针对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严肃处理责任企业和责任人。
从财务角度看,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高管无约束的高薪、高职务消费,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的违规福利,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令人惊愕的“业务招待费”,应该列入审计重点,关键在于审计出问题后,国资委、财政部等部门应该用铁腕处理责任企业和责任人。
必须探索建立透明的长效监督机制。比如:126家央企和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等金融企业应该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递交年度经营状况报告并公布于众,接受全国人大和全社会的监督。对于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各类媒体和各类专家提出的问题、质疑,国企管理层应该给予答疑。同时,国有企业应该尽快仿照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公布三公经费账目详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