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如何合理分摊油品升级成本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指出,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
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增加。进入元月份以来,中东部城市高达143万平方公里雾霾污染,使民众切身感受到大气污染带来的环境灾难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性。造成雾霾污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与我国目前汽柴油质量不高,环保标准过低关系很大。社会各界呼吁油品升级,提高汽柴油质量声音非常强烈。此前,中石化等油企都表示要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尽快供应高质量油品,以减少排放污染。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明确了油品升级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表,以及油品升级质量的具体要求。要求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务。提高油品质量、减少大气环境污染是非常必要的,民众和消费者大力支持。然而,民众和消费者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油品升级成本由谁负担,是否会因此而提高油价。
此前,有报道称如果全国油品都升级到第四阶段(硫含量不大于50ppm)需要投入在500-600亿元。这些成本谁承担呢?有媒体报道每升汽柴油价格需要提高0.5-0.3元。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合理补偿机制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关键在于“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这两点的言外之意是要将升级成本打入油价由消费者承担。笔者认为,应该具体深入分析后再下结论。
先谈“优质优价”问题。我们现阶段的汽柴油是否“优质优价”呢?这需要对比一下便知。我们习惯上都以美国为对比对象和参照物。中国大陆目前油价高于美国是没有争议的事实,但是,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油品是国三标准硫含量低于150ppm,而美国硫含量低于30ppm,我国油品硫含量是美国的5倍。与美国对比的话,我国目前油品是“高价低质”。 如果全国大部分地区升级到国四标准,即:硫含量低于50ppm后,仍然高于目前美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30ppm。与美国对比仍是“高价低质”。与美国从性价比对比看,全国油品升级成本不能打入到油价之中,不能让消费者买单。因为,我们现在包括升级到国四标准以后的油品质量仍然低于美国。
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分析,消费者消费油品带来的污染与用水污染对比还是有区别的。包括自来水在内,供给给消费者的是清洁水,消费者通过使用比如洗涮、冲马桶等排出去的是污染以后的水质,理应支付污染费。而油企供应给消费者的油品本身就是含污染硫的,消费者排除的污染硫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油企供应时带来的,从源头上来说是油企供应的油品造成的。追根溯源应该由油企负担。
从百姓收入来看,我国大陆居民平均收入相当于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却要承担比美国还要贵的油价,不仅出行消费成本太高,更重要的是挤占其他消费支出,打压汽车工业发展,导致石油这个经济基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制约因素。
油品升级带来的成本投入应该主要由石油垄断企业买单。多年高油价带来的暴利积累使得石油垄断企业有承担油品升级成本的能力。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超过1200亿元,预计2012年全年“两桶油”合计利润在1600亿元以上。如果油品升级需要500—600亿的话,相当于利润的三成多,完全可以承受。同时,油品升级所需设备、技术投入都是一次性的,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石油垄断企业如果分几年摊销消化的话,压力将更小。
当然,国家和地方财政给予适度财政补贴也未尝不可。
http://news.sina.com.cn/c/2013-02-06/1853262236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