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美国可能强行摘牌中概股的警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二对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一家顾问公司-华纳国际投资集团公司及其负责人(以下简称华纳投资)发起指控,称其在帮助中国公司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问题上触犯了美国证券法的规定,曾对部分投资者从事欺诈活动。
随着中资企业在美上市愈来愈多,美国针对中概股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了。当前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暗处”的浑水公司、香橼公司等拼命找中资概念股的茬子,进而做空中资概念股;“明处”的SEC加大对中资概念股的调查,加大对中资概念股“看门人”的调查,所谓“看门人”是指那些帮助中国公司前往美国上市的咨询顾问、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等。SEC的策略是从“看门人”身上寻找突破口,进而彻底掌握中资概念股上市全过程中的“劣迹”,最终达到击垮甚至摘牌中资概念股的目的。
今年初SEC接受浑水等做空公司的举报,加大了对中资概念股的调查,使得许多中资概念股被抓住把柄,要么股价遭到做空,大幅下挫;要么IPO阶段就自行退出;要么无奈退市。美国监管部门针对中资概念股的调查监管可谓步步逼近,越盯越紧。这不,SEC上周指责世界五大会计公司在华的分公司违反美国证券法规,因为它们拒绝向调查人员递交有关涉嫌中国企业的信息。接着,SEC就开始对中资概念股看门人“动刀子”。 SEC对华纳投资发起指控,企图对中资概念股涉嫌违规违法行为从外围寻求突破,其实是相公舞剑意在沛公。
可以说,中资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日子不好过了,而且生存环境越来越不容乐观了。本来许多中资企业以为在美上市门槛低,较为容易一些。正是这种思想使得一些中资企业开始过度包装财务指标,特别是花重金聘请财务顾问公司修饰甚至捏造财务指标使其符合华尔街证券市场的准入要求。结果可能蒙混过关进入了美国资本市场,但是,却不曾想到美国资本市场与中国的最大区别是后续的全方位监管监督异常严格,属于“宽进入难生存”的市场。美国投资者的觉醒和强烈的维权意识,美国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做空机构司,美国偏重于寻找报道负面新闻的媒体,以及政府的SEC,这种全面性、全方位的挑刺和监管监督,使得中资概念股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思维定势处事很难,无论IPO时期还是上市后的信披只要出现一点点漏洞就会被“扒粪者”扒出来,最终使得中资概念股花巨资上市后无奈被迫退市还要接受巨额罚款,甚至被追究欺骗欺诈投资者的刑事责任。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对中资企业的警示是,无论是在中国上市,还是在美国上市,都要做实自己的业绩效益,都要确保自己的财务数据等指标真实、透明,来不得半点的包装修饰,更不能搞虚假,欺瞒市场,欺瞒监管部门,欺骗投资者。绝对不能有一点侥幸心理。否则,终究是会被揭露出来的,况且是在法律、执法完善和规范的美国市场。
中美两国一直在上市公司的审计问题上处于冲突状态之中。SEC宣布对华纳投资发起指控,也许意味着这种冲突开始升级。据此有美国媒体预测,这种行动可能会轻易触发一场金融大决战,美方可能会前所未有地强行给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摘牌。无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中国政府特别是中资概念股都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应对措施。而最好的应对措施是,把自己内部的事情办好,把企业内部的财务指标等做实,做透明,做的合规合法,让其抓不住把柄和找不到漏洞。美国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只要公司不违法,就不惧怕其挑刺甚至是所谓的摘牌。否则,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新闻链接: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212/13/t20121213_170278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