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大豆行业为何屡被美国“忽悠”

(2012-11-20 10:45:05)
标签:

财经

我大豆行业为何屡被美国“忽悠”


中国大豆行业包括压榨企业喊亏:又被美农业部坑啦。

今年初以来,美国农业部大幅度调低美国大豆产量,原因是美国遭遇了“50年不遇大旱”,将造成大豆等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同时,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紧随美国发出世界粮食产量将减产,粮食价格将上涨,甚至不排除出现饥荒现象。在美国的忽悠下,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助纣为虐”下,国际粮食价格开始走高,特别是国际大豆、豆粕价格涨幅非常大,中国企业开始在价格高点大肆采购。前10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834万吨,同比增16.6%。在国际大豆价格高位运行的9月、10月,中国分别进口大豆497万吨和403万吨。

然而,中国企业高价采购后,美国农业部开始调高大豆产量估值,就在北京时间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再度调高大豆产量估值,使此前市场对于“50年不遇大旱”的悲观预期成为笑谈。直接冲击国际大豆、豆粕价格,受此影响,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五,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从每蒲式耳1500美分跌到1420美分左右,跌幅逾5%,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同样大幅下挫。在价格高位购入大豆、豆粕的中国企业受损最大,业内人士告知,压榨企业加工一吨大豆将亏损约500元。复工不久的东北压榨企业又面临全面停工的窘境。

之所以说“又被美农业部坑啦”,主要是指这一幕在2004年惊人相似的上演过。那次,同样是价格剧烈波动,中国企业高价收购,此后大豆价格骤降,部分中国企业的大豆还没运到岸,企业就已支撑不下去,外资趁机廉价收购。幕后黑手导演仍然是美国农业部。那么,美国农业部为何屡屡导演坑中国之伎俩,中国为何屡屡上当受骗呢?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说到底还是我们失去了大豆产业的定价权,把大豆定价权拱手让给了美国。在商品为王的情况下,谁拥有物资商品,谁就掌控着最终定价权。东北大豆产量的全面萎缩甚至全军覆没是我们失去定价权的根本。当前,中国大豆对外的依存度高达80%,绝大多数都需要进口,怎能拥有定价权呢?只要失去定价权,就将任由产量大国“忽悠”。这是美国在大豆行业将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主要原因。当然,美国是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美国的期货等金融市场相当发达并且在世界占有绝对地位和主动权。美国机构发布的信息都将会对世界市场带来影响。况且,在大豆产量估值上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信息,其影响力更大。

美国农业部在大豆产量估值上的出尔反尔,其目的在于维护美国企业的利益,但却坑苦了中国企业。在价格高位购入的大豆企业亏损是必然的,压榨企业经营将更加困难,不排除停工停产。更加严重的是,高价购入的中国企业可能被海外企业低价收购。

痛定思痛,关系国人生计的农作物市场供给绝对不能放在国外。东北大豆的全军覆没是一个大教训。恢复东北大豆昔日威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恢复东北大豆绝对产量上需要政府出台保护性政策,一旦大豆价格下挫或者被国际打压,国家应该采取保护价收购政策。同时,适度限制进口大豆规模。再者,在恢复产量的基础上,东北大豆应该提高生产率,提高品质,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特别是抓住国人对转基因大豆越来越厌恶弃之的机会,强力恢复东北大豆的昔日雄风。

无论是大豆种植者,还是大豆加工企业包括豆粕等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比如:这次损失最大的是没有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者。因此,面对农副产品特别是海外依存度较高的农作物,一定要善于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工具—套期保值,来规避市场风险,来避免遭受损失。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gd/20121114/0228136651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