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政府大举举债投资观念必须转变
广东佛山市财政局局长黄福洪语出惊人:政府要“敢于举债,善于优债”,“越早投入,建设的成本越低,越节省。你不早投入,即会错失地方发展的机遇”。
广东佛山财政局局长是根据本地经济状况和本地的财力状况而发表此观点的,但是对于全国来说特别是从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看,非常值得商榷。事实已经证明,过去拉动经济的大投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问题更多更大。政府主导的投资主观性比较强,容易脱离市场需求,投资效率比较低,甚至容易产生灰色腐败成本。目前已经存在的严重产能过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政府过去主导投资的后遗症和弊端,其风险已经开始暴露。
佛山市年财政收入大概每年在四百多亿元,完全可以覆盖债务。每年还债200亿,占年财政收入50%左右。但是,大多数举债上项目,大多数地方融资平台泛滥的地方都是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地方发债风险点是超过自己的财力实力举债上项目。在GDP政绩冲动下,地方政府有任期特性,在任政府为冲政绩,可能很难控制举债风险,即使出现危险,换届后也不会被追究,因此地方政府举债风险很大。
“越早投入,建设的成本越低,越节省。你不早投入,即会错失地方发展的机遇。”一是这种认识是过时的思维。当前我国已经意识到货币投放增长太快,经济中的泡沫太大,正在改变货币投放过快过大的状况。再像过去那样的货币投放速度是不可能的。大可不必钻这个漏洞。二是再快再早投入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决定。地方政府一定要转变过度依靠大投资、大上项目来拉动经济的思想,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大投资思维。从佛山市财政局长话语看,这个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可以根据不同的债务年限,采用不同的金融手段,把债务的峰值往后挪几年。”这种对现有债务采取托字诀的办法不可取。一是债务可能越拖越大,最终使得小债务酿成大债务,二是拖延债务是对债权人的最大不公。随着货币贬值,拖延债务损失最大的是债权人。虽然许多地方债务债权人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百姓。
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来发行债券,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借助信托公司搞一些信托产品来举债,还有一种就是到银行贷款,这种直接举债的方式,还债成本比较大,风险比较大。截止2010年底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为10.7万亿,风险正在逐步暴露。
必须走出一条不过度依靠银行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借债方式的新举债路子,比如发行地方债,前提是要纳入到当地财政预算中,对风险进行有效约束。一个是地方自行发行地方债,再就是中央代地方发行,中央起一个担保作用,这就使得地方举债比较规范,风险也得到了约束。
投资这驾马车不能停下来,中国投资潜力非常之大,比如:城镇化城市化就蕴藏着巨大投资潜力。关键在于怎么投资?谁来主导投资?谁出资投资?如何贴近市场进行有效投资?一定要把政府出资、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转变为民间资本投资、民间民营企业投资为主导上。政府在投资上的主要职能是,给民间投资创造宽松的环境,通过国家宏观政策调动鼓励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给政策”是政府激活民间民营投资资本的主要职能。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2-10-17/053925373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