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门究竟是否挨批是个大问题

(2012-08-21 10:17:21)
标签:

财经

江门究竟是否挨批是个大问题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楼市督查组收官回京后,关注度更高了。社会各界都在期待督查组对各地执行楼市调控政策得力与否的最后结论。从决策层来说,督查得出的结论直接关系下步楼市调控政策走势的决策;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来说,关系到其在房地产中的直接利益;从普通百姓来看,直接关系到连续几个月上涨的房价是否还会涨下去,从而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

最先媒体报道的督查结论是,国务院督查组肯定16省市楼市调控效果。这一结论备受争议。笔者曾经列举实例指出,如果得出此结论,证明督查组是在认认真真走形式、走过场。许多人士都提出了质疑。13日,《上海证券报》又报道说,肯定与警示兼有,国务院楼市督查组定调从严。为了证明督查组的“严厉和警示”,列举了“对江门落实调控政策出现的偏差与不到位之处,督促进行整改”的例子。谁曾想到作为被批评、被要求进行“整改”的江门却矢口否认挨批。8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说, 8月13日,江门市住建局办公室高主任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予以了否认。高主任还列举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佐证江门并没有受到督查组的批评,更没有要求整改。

问题的严重性就出来了。江门是否受到督查组的批评和要求整改,直接关系到这次楼市督查组是否走过场、走形式的大是大非问题?江门是否挨批直接关系到谁在说谎?为掩盖督查组受到走过场质疑而说谎的大是大非问题。是督查组人员说谎,或是媒体说谎,还是江门住建局高主任说谎呢?媒体说谎的动机何在?媒体没有说谎的目的和动机;是江门住建局高主任说谎吗?挨批与否是公开的事实,江门住建局是第一当事人,最知道内情,说谎的可能性也不大。一种可能是督查组受到走过场质疑后,为了回应质疑而拿江门挨批来说事来垫背。这只能再次证明这次督查组是确确实实走了过场,督查组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笔者是质疑者之一。

我们先从几个细节看。在督查组到达北京督查后,所检查调查的项目全部由北京市住建委推荐。试想,由被督查者推荐督查项目,这些项目违规的可能性很小,只能是走走形式而已。督查组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全部由北京住建委推荐房企知名人士特别是国有房企人士参加。一心想让房价涨上天的房企参加督查组座谈会,座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广东江门奥园营销总监陈志炎透露,奥园在江门的某楼盘接受过督查组的 “调查”,“也就在项目上呆了10来分钟,问了几个简单问题,涉及销售情况、售价、有没有开发贷款等。”江苏南京和扬州明目张胆违背限购政策,而督查组却对江苏落实调控政策给予充分肯定。仅从这些细节就不难看出这次督查组的督查工作情况。就在督查组刚要下去时,各界人士包括笔者发出这样一个声音:如果这次督查的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地方执行调控政策没有一点问题,并且没有一个地方被问责,没有一个地方的小动作被叫停,那么,这次督查就将以“失败”而告终。现在看来已经被言中了。

督查组一边肯定16个省(市)的调控工作,另一边全国城市房价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试问督查组,各地调控取得成效表现在哪里?恳请督查组给予合理解释。笔者强调两点:一是现在看来下步楼市调控政策以这次督查组的报告为依据是靠不住的,督查组的督查结果将会误导决策。应该以当前百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为决策依据,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二是追究督查组督查不力责任,这种劳民伤财、误导决策的督查百害而无一利,应该追查调查整个督查全过程的行为并予以咎责。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20813/011312827367.shtml

http://www.ce.cn/cysc/fdc/fc/201208/14/t20120814_21210716.shtml

http://www.ce.cn/cysc/fdc/fc/201208/14/t20120814_21210719.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20812/044412825214.s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8/09/c_123554553.htm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8/13/c_12357386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