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对高利贷崩盘信号又现的反思
近期,长三角一带涉房地产、制造业和大宗批发行业企业主“跑路”现象又开始频现,而这些企业资金链上都密集衔接着民间高利贷资金。市场人士开始担忧,去年下半年在浙江温州、江苏泗洪等地集中出现的高利贷崩盘,会不会在长三角再现?。
其实,所谓“又现”并不那么确切,确切地说高利贷崩盘,企业主跑路现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由于温州问题比较突出,引起高层重视,并推出温州金改后,貌似得到了短暂缓解,但现在看仍是治标不治理。这就告诉我们,长三角高利贷崩盘又趋严重,企业主跑路又开始增多,不但要对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而且要反思温州金改方案是否对路有效?
对长三角高利贷崩盘和企业主跑路现象,从开始我们就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板子打在了银行屁股上,仅仅从金融资金上面孤立寻找答案、查找问题和提出对策。一个基本常识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贷款难、融资难、高利贷泛滥,将企业主逼向跑路境地,看似金融问题,看似直接表现在金融方面,但是,本质反映的是整个经济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这样反问:银行为何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为何要步入高利贷深渊?
银行也是企业并且是特殊企业,信贷资金运用是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原则的。如果中小企业经营好,效益高,信用记录好,那么,不用任何人引导和逼迫,银行就蜂拥向其发放贷款,根本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这是资本包括信贷资本向回报高、安全性高行业和地区流动的基本规律。反之,信贷资金将会避而远之,离其而去。如果硬性逼迫银行向风险大、经营亏损企业发放贷款的话,将来可能面临既救不了企业,又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了风险。
这就告诉我们,解决长三角包括全国其他地区高利贷崩盘和企业主跑路的切入点不能放在金融方面,不能一直在贷款难、融资难上打转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而应该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着手,把宏观经济政策作为切入口从本质上解决中小企业困难问题。只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彻底解决了,经营好转了,效益提高了,越生产越赚钱而不是越生产越困难越不赚钱,那么,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可能出现银行将贷款送上门、求着中小企业贷款的情况。
要重新整理应对高利贷崩盘和企业主跑路的思路。在目前宏观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要从宏观经济政策上救企业,而不是从金融上救企业。对中小企业一系列救助政策要进一步加力出台。特别是大幅度减税免费政策出手要快,力度要大,以笔者看,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应该下降30%,停止所有收费项目。同时,企业是生产商品的,商品是要有销路的、能够销得出的,而能够销出主要依赖于消费市场的启动。在外需持续下滑情况下,一定要启动内需刺激居民消费。因此,对居民大幅度减税降费政策也应该立即推出。在减税上不妨再次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至5000元,降低职工缴纳养老金、失业金、医保资金等保障性资金的比例,同时,相应提高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的补贴水平。
总之,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得整个经济状况好转了,市场激活了,企业经营才能根本好转,贷款难、融资难就随之解决了,高利贷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企业主也不会再跑路了。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20723/013212637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