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置土地年年清年年有根在监管耍花枪

(2011-08-06 08:43:28)
标签:

财经

闲置土地年年清年年有根在监管耍花枪


   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查出闲置房地产用地2648宗,面积11944公顷。如果把这些土地换算成实际商品房供应,以平均容积率2、每套住房90平方米计算,将会增加270多万套住宅。按人均30平方米计算,将会解决8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7月28日《人民日报》)。

   类似数据2009年、2008年都公开过。这几年,一边是土地管理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越来越完善,各种形式查处违规占用耕地、土地的行动越来越密集,什么卫片、视频等高科技手段都用上了。而另一边却是违规违法占用耕地土地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闲置未开发土地像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的“生长”,“生长”的远远比割掉的快许多。许多年来,专家学者、土地管理部门等都在分析查找原因,可谓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但一个现实是似乎都没有发挥作用,闲置土地照样年年清年年有。以笔者看,主要是土地违法、土地闲置中蕴藏着巨大利益,是这个巨大利益在作怪。这也许是笔者的片面看法,不妨让笔者道出个中缘由。

   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土地GDP政绩是地方政府的“法宝”,是地方政府孜孜以求的。在这个层面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有着巨大矛盾和分歧。中央政府要保护土地、耕地,而地方政府要大肆卖地,从卖地中要小金库收入,要GDP政绩。这就是说,地方政府执行中央严格土地管理政策是被动的、消极的,并且是严格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土地上有着巨大利益,严格管理后等于割去了其自身的利益,其如何能积极主动执行呢?地方政府不愿意干的东西,那执行起来可就难上加难了。土地严格管理政策是要把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割掉的,难度可想而知。

     从地方官员以及土地管理官员来说,也有着巨大利益在里面,这种利益的颜色当然是灰色甚至黑色的。这几年土地征管、房地产开发是官员腐败的高发区,司法部门有公开公布的数据为证。土地交易、拍卖中暗箱操作、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不说,就是在土地闲置中的腐败现象也非常之多。本身在拍卖中一些官员拿了开发商的好处,开发商捂地囤地不开发,一些腐败官员连个屁也不敢放。同时,开发商为了捂地、故意造成闲置,待价而沽,谋取闲置暴利,已经采取了惯用的行贿官员的手法,被买通的当权官员不仅不会督促开发商开发而且为了避免被处罚,还会与开发商沆瀣一气,给开发商找理由以逃避处罚或者避免将土地无偿收回。心甘情愿当开发商的挡箭牌。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显示,六成闲置地是由于征地矛盾等< SPAN lang=EN-US>“政府原因”造成。这里面真正、真实、合情合理的“政府原因”又有多少?绝对存在一些地方政府成为开发商挡箭牌的因素,因为把原因推到“政府”身上,不但开发商可以免责而且对政府也没有任何处理政策。

    从开发商来说,在房价上涨预期下,在土地越来越少、升值越来越快的预期下,开发商越囤地、囤地越长赚得越多,何必着急开发?开发起来成本资金投入、精力投入要大得多。更加可怕的是出现了一批专门参与拍地、倒卖土地的开发商。而这些开发商往往都赚了大钱。许多土地找出各种理由捂地闲置几年后,土地升值都在10倍甚至更多。土地闲置时间越长赚钱越多,这么巨大的利益在里面,精明的开发商们为何要急于开发,为何不捂地闲置呢?

     杜绝土地闲置问题关键在于切断土地闲置中的利益链条。笔者建议,坚决把土地出让金收入从地方小金库里拿走,纳入到财政预算内收入里。然后根据土地出让金的各种提取比例包括给地方政府的比例进行分配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其次,无论何种原因?对于闲置土地的增值溢值部分要坚决收归国有,不能让囤地捂地的开发商得到。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把开发商“囤地”期间的增值收归国有,彻底根除捂地囤地投机的土壤,比如开发商拍得的土地总价值为2亿元,由于各种原因闲置几年后,市场价格后来变成6亿元了,中间4亿元的差额要交税。笔者相信,只要把产生土地囤积的暴利土壤铲除了,无论有多少原因包括“政府原因”、“拆迁原因”等,聪明绝顶的开发商都能够排除万难予以摆平,用最快时间对土地进行开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