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企在中东资产风险不能束手无策
政局动荡继续困扰中东和北非地区。中国油企中东资产或遭重大损失,内部人士称十分紧张.
也门与叙利亚位于沙特阿拉伯——全球最大产油国的南北两翼,近期中东和北非不稳定局势也已对沙特产生一定的影响。北非和中东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中国油企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基地。2010年中石油总产量1.7亿吨,海外产量即达到了8673万吨,占去一半还强,而中东和非洲地区又占到海外产量的半数左右,可见那里对中石油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正在战火纷飞的利比亚,中国在此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50个,涉及到合同金额是188亿美元。中东北非政治动荡使得中国油企投资和中国企业在建承包项目面临重大损失。
然而,我们注意到,对中国油企开发和承包项目可能面临的损失中国企业几乎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最多就是每日每时了解局势变化情况,自己闭门不断开会,纸上谈兵而已。更加引起注意的是,一些专家竟然说,美国在海湾地区有着重要的利益,因此它不会轻易放弃沙特等亲美的海湾王室及其他亲美势力,因此中国油企在那里暂时是安全的。这种话语不知是自我安慰,还是不了解目前的世界格局。中国在海外特别是在中东北非利益与美国根本不能相比较。中东北非政局无论如何动荡,无论政府如何更迭,美国在此利益不但不会损失而且将会增加。而中国就不同了,只会损失而不会安全。因为,欧美主导着世界格局,是中东北非动荡的幕后推手,目的就是为了谋取更大利益。比如:欧美打着联合国合法旗号对利比亚大肆空袭,目的还不是为了石油吗?要说卡扎菲多么亲西方啊。利比亚战争结束后,美国将会获得更大利益,但是,中国在利比亚利益结果难以预料。
对于中东北非政治动荡给中国企业投资资产带来的巨大风险,我们不能束手无策。从政府层面来说,利比亚战争之后,联合国会成立赔款委员会,强制战争发起国赔偿其他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战争中的损失。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争取把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损失计算在赔偿范围内。从企业层面来说,中资企业应加强与北非中东政治动荡政府、部族和民众的沟通,减低和消化它们对中资企业的潜在敌视,尽最大努力保护中企资产投资。继续投资无望的地区,要尽快撤回投资和资产,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国资委等部门现在就要牵头,调查摸底中资企业在利比亚以及其他动荡的中东北非国家投资情况,做好基础工作,为善后做好充分准备。
虽然国家政治风险不可预测,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教训。从突尼斯到埃及最早发生政治动荡后就应该对中东北非风险有一个评估和预测,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撤回一些投资和资产。
新闻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10330/3777762.shtm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10324/3743765.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