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PI大幅上行非通胀,又见专家雷人语

(2010-12-28 11:57:18)
标签:

财经

CPI大幅上行非通胀,又见专家雷人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表示,最近几个月的CPI的大幅上行只是物价上涨而非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按照王国刚专家的话语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定义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致的物价普遍且持续地增长。通胀的核心是货币贬值,用周小川行长的话语就是“钱毛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7月份以前我吃一碗烩面是6元钱,而现在是10元钱,现在的10元钱购买力只相当于7月份以前的6元钱,钱毛了40%。目前我国M2已经是GDP的1.9倍,远远高于美国、欧洲等高度发达和发达国家。货币发行过多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中国物价水平即CPI从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的2月份的2.7%开始,4月份2.8%,5月份3.1%,7月份3.3%,8月份3.5%,9月份3.6%,10月份4.4%,11月份5.1%。属不属于物价持续上涨呢?国家统计局本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除了食品消费类物价上涨外,非食品类商品也开始上涨,11月份非食品类上涨因素对CPI贡献率达到了18%,比上个月扩大了近1个百分点。食品类、非食品类价格都上涨,属不属于全面上涨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胀的货币超发、货币贬值、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等主要要素都完全能够对号入座,不是通胀又是什么呢?令笔者惊愕的是,一些专家怎么至今连个通胀概念、特征都没有搞清楚,不是积极出谋划策应对通胀,竟然还停留在是不是通胀的争论上,并且说出“CPI的大幅上行是物价上涨而非通胀”的雷人观点。不但自己糊涂而且还要蛊惑众人,这既是专家本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啊!

    王国刚先生说,稳定物价的措施是以财政政策与行政手段为主,他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已经无实质作用。“货币政策收紧了,地就长粮食了?猪就长肉了?树就长水果了?”王国刚如是说,“目前国务院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也都是以财政政策和行政手段为主,并未提及货币政策。”笔者不禁要问,行政手段限制价格“地就长粮食了?猪就长肉了?树就长水果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管理好通胀预期、控制好价格总水平、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等,怎么能说“并未提及货币政策呢”?不知道王专家是什么意思?不从紧缩货币政策着手,总需求特别是投机炒作需求怎么能够打压下去,物价上涨、通胀膨胀怎么能够治理呢?对于抑制通胀来说,货币政策是给力不够而不是给不给力的问题。

    从王国刚专家至今还不承认5.1%的CPI涨幅就是通胀看,中国的一些专家关键时候往往掉链子、转移视线、不触及本质问题而是喜欢制造噱头甚至沽名钓誉。7月份CPI突破年初确定的3%目标达到3.3%时,一些专家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如何控制通胀率破线走高,而竟然说中国年初确定的物价控制目标太低了,应该提高到4%或者4.5%甚至5%,这样的话CPI就可以实现控制目标了。让众人愕然。一向力主加息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货币委员会委员 李稻葵 教授,这几天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竟然说CPI破五也不一定需要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比加息更管用。如此“变色龙”,如此没有独立性,实属罕见,实在悲哀。这也是笔者初步明白中国一些专家公信力每况愈下的原因了。

    可幸的是,决策层是明智和智慧的。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调要求控制物价总水平和管理通胀预期的精神可看出,并没有被一些专家的“谗言”所左右。这是中国之幸,是最为普通百姓之幸。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guancha/20101213/21169099690.shtml

http://news.qq.com/a/20100914/00029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