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食用油涨价成通胀带头大哥
受国际大豆价格暴涨影响,国内食用油价格很快面临上调。目前,金龙鱼、鲁花、长寿花等食用油品牌均开始上调旗下产品的价格,部分涨幅可能达到10%左右。部分品牌的涨价令已下发到各超市,涨价很可能在本月底前到来。
日前中原某省会城市的烩面、拉面一起涨价,问起涨价原因,老板叫苦不迭:除了蔬菜、面粉涨价以外,最近食用油涨价太厉害,不得不上调价格呀。笔者想起,中国几次物价全面走高都是率先从食用油价格开始的。特别是2007年那次通胀,先从食用油涨价开始,接着猪肉价格全面上涨。通胀率迅速被直线抬高。
目前中国内地的物价形势是,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并且还有继续走高趋势。特别是近期受到海南暴雨天气影响以及韩国泡菜危机影响,新一轮蔬菜价格可能被继续推高。猪肉、牛羊肉等肉类价格走高之势势不可挡。一直比较平静的食用油价格和食糖价格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出现了并肩上涨的局面。从国际形势看,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正在大幅上涨,已经开始传导到中国国内,对物价冲击是意料之中和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在这个时候,食用油开始涨价绝不是好现象,是否推动物价全面涨价,是否会成为通胀的带头大哥,需要密切关注、深入观察。
带动物价全面上涨,引发新一轮通胀的可能性不是一点没有。目前正在上演的资本市场火爆行情、房价千呼万唤下不来以及本轮物价居高不下真正的凶手是流动性严重过剩,是货币行情、货币泛滥推动着经济虚幻走高,伴随着物价、股市、楼市虚火。美国只顾本身利益,不惜推出弱势美元和开足马力印美元、撒美元,并且继续实行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让国际社会为美国经济增长买单,成为美国稀释债务的对象,这是新一轮货币泛滥的根源、起源,是这轮货币战争、汇率大战,说到底是贸易大战的根源。
从中国国内看,货币的大量投放已经给经济埋下了巨大隐患。随着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货币泛滥的担心。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宽松增长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国内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据悉,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这是通胀的总根源。
近期,在一些经济学家又是要求提高通胀率控制目标,又是大肆建议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基本上对通胀显得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CPI步步登高。在8月份CPI创出3.5%新高后,预计9月份CPI还将继续走高。因此,面对蔬菜、肉类、食用油、食糖、面粉、粮食价格的全面走高,城市普通居民已经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这种生活压力和负担的增大是坐在办公室里、拿着高薪的专家们无法感受到的。
因此,一定要把应对通胀提上议事日程。现在看来加大市场管理和监管都是外在的事情、皮毛的东西,对物价上涨起不到大的作用。当务之急是加大回收市场过剩流动性的力度,尽快动用加息手段,大力度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迅速改变负利率状况,釜底抽薪抑制通胀、平抑物价。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10/10-18/2592844.shtm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01018/2724298.s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10/10-18/2593001.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