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产品涨价共识里可见百姓踪影?
国新闻网8月7日报道说,加速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成普遍共识。为了佐证“普遍共识”的结论,例举了以下几个“证据”:
国家发改委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刊载的一篇新闻稿中强调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傅涛教授表示,金融危机背景下是调整水价的较好时机;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说,价格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是一个保障供应问题——不改革最后就没有供应;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称,当前的价格改革是为了长远利益,肯定要减少眼前的一些利益。说来说去所谓的“普遍共识”,还是哪几个提倡高油价、高资源价格,经常在媒体露脸的专家。
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以上所谓的“普遍共识里”唯独不见普通百姓的话语、意见和踪影。资源性产品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这是每一次价格调整都会引起各方争论的原因。作为生活必需品,作为价格上调的直接承受者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在资源性价格改革(实际是涨价)中失语、没有发言权,却稀里糊涂“被共识”,岂不是一则笑话。这种缺了一大块或者说缺主角的“普遍共识”是伪“共识”。以“伪共识”为基础得出“当前却似乎迎来了难得一见的加速推进改革好时机”是没有说服力的。
笔者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当前推进水电气资源性价格改革的时机好在哪里?在金融危机时期,启动消费、鼓励消费是保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这就要求在消费领域实行低价格、低税费政策,促进百姓的消费。在这个时期提高价格,是对启动消费的打击,对保证经济增长没有任何益处。在金融危机时期,失业率大幅攀升,许多家庭因失去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或者是由于企业不景气,工资薪酬减少,收入下降,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压力增大。在这个时期提高百姓基本生活所需的水电气价格,对低收入或者失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岂不是雪上加霜。在这个时期,提高各类商品特别是基本生活资料价格是不懂经济者所为。不但谈不上什么好时机,而且是选错了时机。
我国资源价格特别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的水电气油成本到底是多少?一直是一个谜团,是一本糊涂账。经营亏与赚就是经营企业一句话,或者由国家职能部门以及专家向百姓笼统说一句资源经营亏损。水电气资源开采、加工、网管维修维护、污水处理等成本到底是多少?特别是垄断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成本多大?管理成本里包括哪些内容?都应该给百姓一个明白说法。另一个实际情况是,水电气价格已经涨了不少,并且是一个只涨不跌一边倒的上升曲线。而且,每次上涨都以改革作为幌子。现在,百姓最惧怕谈改革一词,因为,一说改革就等于要涨价了,改革等于涨价,百姓怎能不怕?把真实的成本包括污水处理的环保成本搞清楚,给消费者一本明白账,应该是调高价格的前提。
说到涨价有利于节约资源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中产阶层以下家庭,就是你不喊叫节约,其家里的水电气使用都非常节约。因为,他们知道浪费一度电、一吨水、一升气都要自己掏腰包的。现在,一般大多数家庭里不存在水电气浪费问题。真正浪费的是公款付费的单位和家里修建有游泳池、大功率电器的富人家庭。以笔者看,解决浪费、实行节约仅仅依靠提高价格是有病没病或者说让大多数没病人吃药的一种粗放简单做法。解决这个问题要把事情做细致一些,比如:把水电气供应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保障性供应,即:满足基本生活的供应,这部分实行低价格、保障价;另一部分是奢侈和享受型供应,这部分实行极高的价格。这才叫国际惯例,国际惯例绝不是专家们所说的笼统涨价,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涨了之。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8/07/content_1183914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