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要重视外贸顺差锐减对就业的影响
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强化紧缩性出口政策、扩大禁限类商品范围、实施扩大进口战略、下调进口暂定税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和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抑制出口促进进口,这两个因素都是我国主动、积极为之。而次贷危机负面影响蔓延拖累外部需求陷入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导致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受阻和初级产品进口价格飙升推动进口金额大幅增加,这三个因素都是我国不能左右的外部原因。我国内部的主观为之与外部合力共同作用下,出现了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的局面。
还有一个因素很值得我们思考,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拉大稀缺产品项下逆差规模。然而,是什么样的需求呢?我国对重要工业原料、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非常旺盛。前4个月,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废金属4类资源能源类产品因进口量扩张一项,就合计拉动进口额增加45.2亿美元,对同期我国总体贸易顺差缩减的贡献率高达91.4%。从积极方面讲,对海外原材料、资源和能源需求进口增加,对于缓解国内资源、能源和原材料压力非常有利。但从负面影响看,最少三个方面:一是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二是随着国际资源、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对国内物价冲击很大,输入型通货膨胀明显;三是说明我国最终消费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
我国对外贸易从数字表面上看,达到了减少顺差过大的效果,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转变经济拉动方式和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目的。我们先来分析在外贸顺差锐减情况下的外汇储备增长情况,前四个月贸易顺差58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增加2283.9亿美元,几乎达到了2004年到2006年之间每年的全年外汇储备新增水平。其中,4月份增长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外贸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却巨增。前四个月外贸顺差与外汇储备净增相差1703.9亿美元,除去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有相当部分说不清楚来路。怀疑热钱大举进入者大有人在。
从转变经济拉动方式看,外贸顺差下来了,而终极消费却还没有从根本上启动起来。这就带来一个大问题,不能使消费拉动经济率先启动起来以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影响情况下,就通过人民币过快升值、抑制出口政策等把出口拉动降下来,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是致命的,直接减少的是就业岗位。目前,江浙、广东特别是东莞出口企业的命运就是如此。我国贸易顺差减少的背后是就业岗位的锐减,是经济可能出现的急剧下滑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以及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加剧。
要千万记住我们扭转贸易顺差过大的目的:转变经济拉动方式,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缓解流动性过剩局面。如果背离了这两个目的,那就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贸易顺差减少”。这样的“贸易顺差减少”只是正中了西方国家的下怀而已。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6/05/content_8317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