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城乡利益再调整进行到底

(2008-06-02 10:12:57)
标签:

财经

把城乡利益再调整进行到底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5日在第七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表示,物价上涨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这次价格上涨是市场对城乡利益的一次再调整,如果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价格涨价是好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民没有话语权,他说:“我相信没有一个农民会说猪肉涨价不对。”(5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1至4月份,我国CPI平均涨幅达到8.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占了84.7%的比重。仅从表面数据上看,以粮食、农副产品为主要构成的食品价格上涨比重大,确实是对城乡利益进行的一次再调整,是有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一次利益再调整。笔者完全同意姚景源先生所说的,食品价格高涨幅是我国农业长时间处于薄弱状态造成的,今天的问题就是长期忽略农业的结果。
但是,在高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大涨的情况下,农民利益是否真的增加了或者说农产品大涨价的溢值农民得了大头,已经达到了城乡利益再调整的目的,很值得怀疑。以粮食和猪肉两大宗农产品为例,实际上,粮食涨价的主要原因是除了劳动力成本以外的成本增加推动的。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化肥等成本增加,价格大幅上涨;油价上涨导致农业播种、收割成本增加;农药、种子价格等都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上涨。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利益绝大部分都被这些“成本”吞没了,虽然国家提高了收购保护价,但是,现在农民种粮,投入与产出仅能持平,甚至出现亏本状况。在这轮粮价上涨中农民得益不大。再比如猪肉涨价问题,在猪肉供给主要依靠规模养殖的情况下,饲料占成本的绝大部分。饲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吞没了猪肉涨价利润。包括鸡蛋、鸡肉等都是类似情况。因此,仅从农产品价格大涨的表面看,对农民有好处,农民得益了,是对城乡利益的再调整。而细致分析以后就知道,农民得益不大,城乡利益再调整不彻底。
然而,毕竟这是一个城乡利益再调整的开端。对于这个开端如果引导不好,那么结果是对城乡居民都不利:城市居民承受着高物价,农民又没有在农产品价格涨价中得益,两败俱伤。如果引导和把握好了,可能会出现农民得到了利益,种植、养殖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供给增加,物价回落,城市居民生活成本也下来了,互利双赢。
如何调整和把握呢?关键在于国家要调控和让利。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分析: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文摘报》5月25日)。显然不可能让城镇居民让利给农民或者说把城镇居民的收入降下来以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关键在于国家要对农民、农村和农业进行让利和补贴。一方面扶持农业这个弱势产业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有这个财力对农民进行大幅让利。当然,这几年国家采取对农民、农业“多予少取”的政策,甚至是“多予不取”,效果十分显著。但是,由于一轮又一轮的物价上涨,已经吞没了国家给予农民、农业的优惠,这就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力度对农业、农民进行扶持。
总之,必须把城乡利益再调整进行到底,做实在。在城乡利益再调整中,不是把城市百姓利益降下来,而是要把农村、农民利益提上去。增加农民、农村利益的关键在于国家要利用强大、过快增长的经济实力让利于农村农民农业。

新闻链接:http://www.ce.cn/cysc/cysczh/200805/27/t20080527_156294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