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先把国内事情办好再谈海外租地种粮
全球性的粮食短缺,让中国打造“海外农场”的热情日益高涨。农业部相关人士近日表示,国内企业赴海外开发战略性、短缺性农业资源,将弥补国内资源与需求的矛盾。继投资委内瑞拉的油田和澳洲的钨矿之后,南美洲和俄罗斯的农场也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投资热土(4月29日《北京晨报》)。
全球粮食危机的突然而至,令世界各个国家显得手足无措。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出现了抢购大米现象,就连经济最为发达、开放的美国,都出现了“抢米潮”,令世人惊愕。非洲日益严重的粮荒,已经使非洲人民饱受饥饿,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纷纷呼吁应对当前粮食危机。
然而,中国虽然有13亿人口,但是,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却显得相对平静、平稳。从大的方面说,主要得益于我国多年来对粮食生产的重视。从基本国情讲,主要是我国本身就是一个粮食大国,8亿农民从事粮食等种植业,基本上可以依靠自己种植的粮食满足需要,8亿人口的口粮有了着落,基本上就解决了中国吃饭问题的大头。从具体情况分析,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国家一直实行保护价收购,粮食储备充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是最为形象的比喻。
然而,我国粮食问题的隐患相当严重,如果不早些消除,不未雨绸缪,那么,世界粮食危机就可能很快波及到中国。许多部门、专家都在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农业部、一些专家、企业家等建议扶持农业企业走出去“租地种粮”甚至“买地种粮”,农业部官员称,中国农业目前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技术优势,未来国家也将加大协调双边政策的力度。从长远看,到海外租地种粮,是加强中国粮食安全的有益补充。但是,笔者认为,还是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再谈走出海外种粮。
在国际粮价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我国东北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在我国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时候,我国部分省份却出现了耕地荒芜情况;粮食价格一直涨,种粮农民却没得到利益。“卖粮难”、“农民没有从涨价中得益”,这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隐患,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如何保证?一边叫喊着18亿亩耕地红线难守,一边却出现撂荒,另外,又要到海外租地、买地种粮。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急迫的任务是,理顺农业方面的一系列关系,彻底解决农民种粮不赚钱的问题,迅速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快速推进耕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解决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粮食安全必须依靠自己,依靠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来保证,走出海外租地种粮最多只是一个小小的补充而已。如果发生世界性粮食大危机,在海外种植的粮食进入国内肯定会受到所在国的许多限制。因此,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是根本。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4/29/content_8070542.htm
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0804/29/t20080429_153101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