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银行用在建行获利补次贷损失的启示

(2007-12-17 17:16:24)
标签:

证券/理财

 

美国银行用在建行获利补次贷损失的启示

美国银行首席财务官普莱斯周二表示,2005年6月美国银行投入30亿美元成为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现在这些股权按市场价格计算已经上升到190亿美元,从账面价值来看,增加了160亿美元;另外按照当初的协议,美国银行还可以选择将在建行持有的8.5%的股权上升为19.9%,这个选择若兑现可折合约160亿美元。两者相加,美国银行在建设银行的潜在获利共约为320亿美元。这个数据与2年前的30亿美元相比,已足足超过10倍。这也足以弥补美国银行在次级贷中的损失。
拿在中国建行获得的8倍于次贷损失的利润,弥补美国银行在次贷风波中的损失,虽然是一个正常的财务问题,但经过媒体这么一联系,还真有点意思。有意思在两组数据:2005年6月美国银行投入中国建行30亿美元,今天变为320亿美元,超过10倍;这32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在次贷风波中损失40亿美元的8倍。可以说,美国银行在中国建行获得了巨额利益。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有类似情况。总之,从现在看,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改制中海外战略投资者已经大获全胜。
看到这种结果,三家国有银行改制初期有专家提出的“贱卖外国论”又旧事重提。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现在这个结果已经证实了“贱卖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为何会发生贱卖的问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当时,国有银行以内部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改制时,在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难度,国内许多投资者把国有银行看的“很烂”,纷纷远远避之。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被迫引进海外投资者。这就成了“买方市场”,话语权在海外投资者那里。最终,贱卖给了海外投资者。贱卖这个事实不容否定,但里面的原委和苦衷也应该体谅和了解。
同时,现在中国股市在中国强大经济支撑下,出现了飞速上涨,三家上市国有银行股票溢价很多,海外投资者以及国家这个大股东赚了个满盘金。才出现了“贱卖外国论”旧事重提的情况。如果中国股市像前几年一样,那么,这个旧事是否还会重提呢?
有一个事件应该弄个明白:三家国有银行在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被指为“贱卖”时,一些管理层人员和三家银行高管层曾经说过,不能仅仅从股权上讲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得失,还应该从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后,对于学习国外现代化管理手段、风险控制手段和现代技术信息管理手段帮助将很大。我们要问的是,到如今到底学习了多少?学习了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提高?国有上市银行高管以及管理部门应该给百姓和社会一个明确说法。难道,中国工商银行营业大厅排队越来越长,服务越来越差,就是从海外投资者身上学到的东西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