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看待银行业同质化竞争

(2007-11-18 13:24:03)
 

正确看待银行业同质化竞争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7日在“中国银行业变革二十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境内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面临融资方式变化的冲击,储蓄分流,应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创新和前瞻。
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产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产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境内银行同质化竞争主要是指境内银行之间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项目雷同,并且相互跟风,恶性竞争的一种行为。最为严重的表现是,在资产业务上,多家境内商业银行共同争夺一家上市公司、集团性公司或者垄断性企业的资产业务,而一旦这个上市公司出现风吹草动,众多商业银行又一起追讨贷款,最终把企业逼上死路,众多商业银行的贷款也面临共同风险。这是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典型案例。当然,在给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上,在代理公共收费等上面,同质化竞争也相当严重。
境内银行由于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特别是在理财产品、新业务拓展上,大多数银行都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你代理保险业务,我也代理;你代理基金业务,我马上就跟进;一家银行成立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其他银行马上就一哄而起。境内银行是在看其他银行做啥,我也就做啥;而不是看我适合做啥。强调营销战略、竞争战略,但是,各银行战略仍然非常笼统;客户细分说了许多年,但现在细分仍然不够,目标客户确定仍然不明确。
境内银行同质化竞争往往会导致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同质化容易导致恶性竞争现象。目前,这么多商业银行,如果提供性能雷同的产品,那么,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出现恶性竞争是必然的。而恶性竞争又往往会出现违背监管政策和要求的不正当竞争,最终导致市场混乱。二是同质化恶性竞争往往导致两败俱伤。使金融产品的预期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的现象,最终受损害最大的是各家商业银行。
境内银行同质化竞争受益最大的是客户。通过竞争,银行提供的同类金融产品必然降低价格,客户能够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使得任何银行对于这种金融产品不能形成垄断,长期来说,有利于客户。同时,必须认识到,商业银行从产生那一天起,业务、产品、服务等就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完全克服同质化是不现实的。
克服境内银行同质化竞争必须依靠市场。让残酷的市场竞争逼迫商业银行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如果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和健全,同质化竞争就会被市场自行消灭掉。在境内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银行必须想法设法降低产品、服务成本,否则,就没有回报。那些高成本、没有回报甚至赔本的产品、服务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最终站住脚的是那些成本低、质量好、回报高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就可能成为这家银行的特色产品。例如:美国花期银行的银行卡业务成为其中间业务收入的支柱,就是在与其他银行长期竞争中形成的。特色是创出来的,是拼搏竞争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
因此,银行一方面应该通过创新前瞻、体制变革等方式,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确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同质化产品、服务进行深度挖掘、提升,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银行业应转变追求规模的增长方式,考虑风险成本,建立有效的综合经营模式以缓释风险。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0/28/content_695761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