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业勿被国际赞美声冲昏头脑

(2007-10-16 17:12:18)
标签:

产经/公司

 

银行业勿被国际赞美声冲昏头脑

近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全球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名,31家主要的中资商业银行全都入选,工行、中行分列第7和第9,这是中国的银行首次进入前十名。与此同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近年来也多次调高了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标准普尔把它提升了三个等级,这在别的市场上是很少见(10月8日晚7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笔者注意到,截至今年9月30日,在全球前十大上市银行市值排名中,工行、建行、中行分列第一、第五和第六位。我国银行业国际声誉和地位出现突飞猛进的提升,得益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决策,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先后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真正完成了从国家的“钱袋子”向现代金融企业的转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2544.3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利润的84%。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下降”,200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末的23.6%下降到6.45%。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增强。2003年末,我国只有8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在8%以上,2007年6月末已上升到125家。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三个重要指标的大幅提高,使我国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真正成为了实力雄厚、符合国际监管标准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银行。从这个事实上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面对国际的赞美,我们受之无愧。
但是,国际上的赞美声音,包括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提升等级,这些都是虚名和外在的东西。我国银行业切不可被这些赞美声音冲昏头脑,况且这种赞美声大部分是真心实意的,也不能排除个别是别有用心和另有企图的。比如:五年前(2002年),西方媒体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濒临技术性破产,国际国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前途弥漫着一片悲观情绪,好像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一文不值”,根本“沾不得”。在这种舆论环境和氛围下,2003年国家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分批改制上市,2004、2005年建行、中行在国内投资者不敢问津的情况下,决定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结果要价大大降低,海外战略投资者趁机以极低价格参股。西方媒体是否有通过舆论作用达到低价进入之目的,不得而知,但仅从结果看,确是这样的。海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我国国有上市银行成为股东后,现在,又拼命赞美我国国有上市银行,拼命形成我国国有上市银行已经脱胎换骨的舆论氛围,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否有拉高股价,金蝉脱壳之嫌,不得而知,但不能不防。
面对西方的赞美声,我国银行业确实应该保持一份冷静,一份清醒。说实在,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虽然实现了“形似”,但离“神似”确实还有一定距离。不良贷款下降比例很大,但是,剔除国家买单剥离因素,真正依靠内部自己力量的比重并不大;内部管理上行政机关化作风依然存在;稳定的盈利渠道还并不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营销能力比起国际现代化商业银行还差的很远;为客户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连一个客户排长队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的银行,无论如何不能算一个好银行;内部管理者素质,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待提高。同时,国有上市银行恰巧赶上了资本市场的好时机,否则,会是怎样的状况就很难预料了。
对于国际的赞誉声,在感到鼓舞的同时,最好能够一笑而过,关键在于自己对自己必须有充分认识,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n/cj/hgjj/news/2007/10-08/104341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