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将涨50%为何被误读
《上海证券报》第一时间采访了消息当事人、国土资源部政策法则司司长甘藏春。他表示,这一结论实属媒体误读。50%的上涨指的是原来低价出让的工业用地,而征地成本的上升是通过政府减少收益来平衡的。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将与目前水平基本持平(9月12日《上海证券报》)。
类似这种前面发布消息,后面马上澄清的事情,屡屡发生。这种现象混淆了百姓视听,破坏了舆论秩序,扰乱了百姓判断力,造成了严重混乱的局面。
这次地价将涨50%之所以被误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在解读和分析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文章时,本身就有地价全面上涨的意思表示。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甘藏春在座谈会上说:“如相关措施全面推开,征地补偿安置费将提高1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将提高1倍,城镇土地使用税将提高两倍,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也将有所提高。”(9月11日《中国青年报》)。这里面的征地补偿安置费、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将提高1-2倍,并没有划分是工业用地或是房地产用地。我们注意到,在报道中也提到了:“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将基本持平,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将提高40%到60%,恢复到基准地价的水平。”但并没有说清楚在补偿安置费、税收等成倍提高的前提下,为何“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将基本持平”,难道房地产用地和工业用地的补偿安置费、税收等执行标准不同吗?这是被误读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有关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楼价不会有大变动? 我国土地价格将提高近50%”,没有表明只是工业用地上涨,给社会舆论一种土地全面上涨的遐想。当然,在50%的影响下,一些人士猜测房价上涨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今天国土部的进一步澄清,基本说明了工业用地为何要上涨40%至60%,房地产用地为何会基本持平的原因。这也提醒国家有关部门人士在发布消息以及分析一些敏感事件时,必须严谨和周密,尽可能不要给社会舆论留下想象和猜测空间,特别是如房地产这样的敏感问题。否则,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现象。媒体在报道一些敏感事件时,应该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全面报道,真实解读,特别是标题要准确。但是,这次甘藏春说:“这一结论实属媒体误读”,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些人士不能把一时没有说清楚的问题,都一股脑说成是“媒体误读”,把责任推到媒体身上。媒体不是替罪羊和出气筒。
我们有必要提醒的是,工业用地上涨40%至60%,必须防止地方在执行中导致房地产用地也跟着上涨,必须防止房价也“闻风即涨”。
前一篇:警惕高房价导致奥运经济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