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含房价的CPI还是真正的CPI吗?

(2006-07-21 10:38:46)
不含房价的CPI还是真正的CPI吗?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的确是一个温和的价格增长指数。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百姓关注的油价、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物价上涨依然是他们的真切感受(7月20日《新华网》)。
笔者注意到,从上半年各个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徘徊在1.3%。按理说,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指数,百姓应该感觉到低价格带来的实惠。然而,多次调查显示,百姓的真切感觉却恰恰相反,是物价的依然上涨。央行在6月中旬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的占比升至24.4%,较上季提高2.3个百分点,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2.1%,比上季下降3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反应强烈。CPI走势与百姓感觉相背离的同时,笔者注意到,与经济走势也大相径庭。上半年,我国经济高速运行、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大,人们纷纷担心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而CPI作为判断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却与上述指标相反,在低位运行。CPI没有反映出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
CPI作为居民价格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真实反映居民消费经济付出负担高低和消费感受,以此判断物价的稳定程度,并作为国家制定和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经济指标。然而,近几年来,CPI指标不但与百姓对物价的真实感受长期相差较大,而且,也不能真实反映经济走势。那边,公布出来的CPI指标很低,反映的物价走势平稳和向低,而这边,百姓却没有感觉到物价走低,并且真切感受到的是物价上涨,对物价的满意度持续下降。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却不能够反映居民对物价的真实感受,那么还叫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吗?还是真正的CPI吗?是居民感受错了?还是统计指标有误?
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些方面的原因,居民对消费商品的价格关切度发生了变化。过去,菜、柴、米、面、油是百姓的主要消费品,后来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家庭,而现在汽车、大房子、教育支出和医疗费用却与百姓的钱袋子息息相关,成为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汽油、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百姓真切的感受到了、看到了,而菜、柴、米、面、油和家用电器消费比重的降低,价格就是再平稳甚至下降,百姓直接感受也很小。
同时,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具体项目,总共有300多项。不包括房价这一最受关注的指标,尽管近几年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却反映不到物价指数上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与教育相关的书本费、学杂费价格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择校费、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学费、为争夺有限名额资源请客送礼费等,虽没有进入价格指数范围,却都给普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房价以及一些灰色支出,没有直接进入价格指数范围是百姓感觉与消费价格指数差别大的另一个原因。
CPI不能真实反映百姓感受,不能正确反映经济走势,是一个大问题。是这一指标背离了设计时的初衷,影响了高层的决策,使百姓对国家权威统计产生怀疑,使这一指标逐渐失去公信力。
因此,笔者建议,在公布统计数据的同时,不能仅仅笼统地公布一个CPI的加权平均数,而要同时公布重点商品消费指标情况,比如:汽油价格上涨情况、药品价格上涨情况、教育费用支出情况以及水电汽价格情况等。同时,商品房具有投资和消费两种属性,关心房价的人越来越多,却一直没有列入物价指数的统计范围。建议,条件成熟时,可以单独列一个商品房价格指数。再者,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也成为消费的热点,有必要单独列出旅游价格指数。
二○○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20/content_4861451_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