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女》赏析
标签:
乌头乔女田产遗孤孟生教育 |
分类: 名作欣赏 |
《乔女》赏析
——
文 / 张茂昌
【导语】平原县有个乔女, 长得皮肤黧黑,塌鼻子,跛着一条腿。由于奇丑,二十五六岁还无人提亲,只好嫁给同村的穆生做继室,三年后生下一子。不久,穆生又死了,她靠纺棉织布维持生活。后来,有个家境殷实的孟生丧了偶,儿子乌头刚满周岁,因无奶吃,整天啼哭。孟生想续弦,条件又很苛刻,连看数女皆不满意,可对乔女却一见钟情,非她不娶。但乔女受封建礼教“一女不嫁二夫”的束缚,说什么也不同意 。过了不久,孟生急病而亡。乔女前去吊唁,哭得十分伤心。当她得知无赖们欺负孟家无人,把东西抢劫一空,又欲分其田产时,非常气愤。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肩负起抵御欺辱和抚育遗孤的重任。
【片段】夫妇,朋友,人之大伦①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②,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③拒之,然固④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易⑤,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⑥中可以无朋友矣。妾无所多须子君⑦ ,但以片纸告邑宰⑧;抚孤,则妾不敢辞。
【注释】①最重要的伦常关系。②瞧不起。③固执。④本来。⑤保全、抚育孤儿。⑥即五种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⑦须:期待。子君:对男子的敬称。⑧县令。
【赏析】这是乔女听说林生与孟生关系不错,找到林生后说的一段话。意思是:夫妇要互相关心,朋友要互相帮助,这是做人的本分。 我长得黑丑,人们瞧不起,可孟生却了解我。我虽然拒绝和他成亲,但心里十分感动。现在他死了,儿子幼小,我要报答他的知己之恩。对我来说,抚养他的遗孤容易,而阻止别人的欺负就难了。如果因为孟生没有父母兄弟,我们就坐看他子死家灭而不肯相救,那还要朋友做什么?我不请求你为他做更多的事情,你只要替他写个诉状,告到县衙就可以了。抚养孤儿的事情,我一人来承担。这段议论,是乔女对孟生真诚纯洁的友谊和下定决心替知己抚养幼儿的真情吐露。在她守寡期间,孟生敬重她,钟情她,她心已许,嘴上却没有应允,因为她想守“节”。如今,知己已去,留下孤儿受人欺凌,她的正义之火熊熊燃烧,从心底喷薄而出。她不顾一切地扯碎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视外界的种种非议,拍案而起,救遗孤于危难,表现出她正直无私、见义勇为、救助弱小的性格。同时,也让人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异性之间除爱情关系之外,还可以存在一种纯洁、真诚、无私的朋友关系。
林生听乔女言词恳切,便答应帮写诉状。她在家心急如焚,苦苦等待,却久无回音。一打听,才知无赖们以武力相要挟,林生吓得不敢出门,孟家的田产也被无赖们瓜分了。她气愤填膺,挺身而出,自己到县衙告状。但县官不听她的申诉,把她赶了出来。她又到有地位的缙绅门上哭诉,请他们帮忙。一位正直的老先生听了,觉得她与孟生无亲无故,却不惧邪恶,仗义救人,很是钦佩,便代她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县官。县官一调查,果如乔女所讲,便下令惩罚了那些无赖之徒,把田产全部要回,归还孟家。
人们看乔女正直无私,为朋友两肋插刀,便与她商量,让她留在孟家,为孟家抚养孤儿。乔女坚决不肯。她把孟家的房门锁上,让奶妈抱着乌头,跟她回到自己家里,给房另住。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哺育乌头,凡是乌头日常用的东西,她都和奶妈一起到孟家去取,自己绝不占一点便宜,仍同儿子一起过着贫困的生活。过了几年,乌头渐渐长大,她又请来老师教乌头读书,却叫自己的儿子下地种田,干杂务事儿。奶妈过意不去,就劝她让儿子和乌头一起读书。她说:“乌头的费用,都是孟家的。我花人家的钱教自己的孩子,众人会怎么说我呢?”
光阴荏苒,几年又过。她为乌头攒下几百石粮食,又为他与名门之女定了亲,替他修好了原来的房子,让他搬回自家去住。乌头哭着请求她一起回去。她见推辞不掉,就答应了。但她一如既往,照常摇车绩棉,不分昼夜辛勤劳作。一天,乌头夫妇夺过纺车,让她歇息。她说:“我们母子坐享其成,怎能心安呢?”就起早贪黑专为乌头管理家务,并让儿子到田里去照看,就像雇来的佣人一样。
她对乌头夫妇的教育很严格,稍有不对的地方,就象对自己儿子一样严加管教。如果不改正,她就生气要回去,直到乌头夫妇双双跪下认错,才算罢休。
乔女用她终生的辛劳和无私的爱心,把乌头抚养成人,并顺利地考中了秀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