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2009-05-11 05:20:50)
标签:

乌头

乔女

田产

状子

孟生

教育

分类: 名作欣赏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平原乔生,有女黑丑:壑一鼻【塌一侧鼻翼】,跛【瘸】一足。年二十五六,无问名者【男方具书派人到女家,问女之名,女家具告女之出生年月及母之姓氏。因作议婚代称】。邑有穆生,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娶为妻子】。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乔女出嫁)

三年,生一子。未几【不久】,穆生卒【死亡】,家益索【衰败】;大困,则乞怜其母。母颇不耐之。女亦愤【气愤】不复返,惟以纺织自给。有孟生丧耦,遗一子乌头【儿的名字】,裁【才】周岁,以乳哺乏人,急于求配;然媒数言,辄不当意【中意】。

     译文:平原县有一个姓乔的秀才,他有一个女儿,塌鼻子,跛着一条腿,长得又黑又丑,二十五六岁了,也没有人家来提亲.同村里有个穆生,妻子死了,因为家里贫困,四十多岁了,一直没能再娶,就出了一点聘礼,娶了乔女.三年以后,乔女生了一个儿子.可是不久,穆生又去世了,家里更加贫穷.眼看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乔女只得向母亲求助,可是时间一久,母亲也不愿帮助她.乔女很生气,决心再也不去娘家,靠自己纺棉花织布维持生活.后来,有一个孟生也死了妻子,留下一个名叫乌头的儿子,刚满一周岁.孩子没有奶吃,整天啼哭,孟生急于再找一个妻子抚养孩子.然而媒人一连给他介绍了几个,他都不中意。原文:忽见女,大悦之,阴【暗中】使人风示女。女辞焉,曰:“饥冻若此,从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益贤之,向慕尤殷,使媒者函金加币【送银两增帛,作为采礼】而说【音shùi,劝说】其母。母悦,自诣女所,固要【一再迫使女儿改嫁。要,音yǎo,强迫】之;女志终不夺。母惭,《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乔女妹妹)

愿以少女字孟;家人皆喜,而孟殊不愿。

居无何【过了一段时间】,孟暴疾卒,女往临哭尽哀。孟故无戚党【本家、亲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家人亦各草窃【乘机窃掠】以去,惟一妪抱儿哭帷中。女问得故,大不平。闻林生与孟善,乃踵门而告曰:“夫妇,朋友,人之大伦【伦常中重要一项】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孤【保全、抚育孤儿】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中可以无朋友矣。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乔女哺育乌头)

     译文:一次,孟生忽然看见乔女,心里很高兴,就悄悄托人把自己的意思转告乔女.乔女婉言谢绝了,说:"我家境贫寒,跟上官人能得到温饱,怎么能不愿意呢可是我既残废又难看,比不上别的女子,自己所自信的,唯有德性还不比别人差.况且我又嫁过人,官人何必非娶我不可呢 "孟生听了,越发觉得乔女贤慧,倾慕她的心情更加强烈.他派人给乔女的母亲送去了不少银子,请她答应婚事.乔母很高兴,亲自上门找乔女,一定要女儿应允,但是乔女始终不肯.乔母无法,只好答应把小女儿嫁给孟生,可是孟生又不愿意,这桩婚事只好作罢.过了不久,孟生患急病死了.乔女前去吊唁,哭得十分伤心.孟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他死了以后,村里的一些无赖欺负他家无人,把家具什物抢劫一空.然后又谋划分掉孟生家的田产.孟生家里的仆人,婢女也趁火打劫,各自抢些东西走了.只有一个老奶奶抱着乌头,躲在帷帐后面掉眼泪.乔女听说了,忿忿不平.她听说有个林生,平日与孟生关系不错,就找到林生,说:"夫妇要互相关心,朋友要互相帮助,这是做人的本分.我长得黑丑,人们瞧不起,可是孟生却了解我.我虽然拒绝和他成亲,但是心里十分感动.现在他死了,儿子幼小,我应当报答他的知己之恩.对我来说,抚养他遗下的孤儿容易,而阻止别人欺负就难了.如果因为孟生没有父母兄弟,我们就坐着看他子死家灭而不肯相救,那么还要朋友做什么呢?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妾无所多须子君【期待】,但以片纸告邑宰【地方长官,即县令】;抚孤,则妾不敢辞。“林曰:”诺。“女别而归。林将如其所教;无赖辈怒,欲以白刃相仇。林大惧,闭户不敢复行。女听之数日,寂无音;及【去】问之,则孟氏田产已尽矣。女忿甚,锐身自诣官。官诘【问】女属孟何人,女曰:“公宰一邑,所凭者理耳。如其言妄,即至戚无所逃罪;如非妄,即道路之人可听也。”官怒其言戆【刚直而愚】,诃逐而出。女冤愤无以自伸,哭诉于撍绅之门。某先生闻而义之,代剖于宰。宰按之,果真,穷治诸无赖,尽反所取。

     译文:我不请求你为他做更多的事情,你只要替他写个状子,告到县衙就可以了.抚养孤儿的事情,由我一人承担."林生见乔女言词恳切,便点头答应说:"好吧."乔女和他告别,回家去了.林生正想按乔女的话写状子,无赖们知道了,非常恼怒,扬言如果林生写了状子,就用刀子杀死他.林生十分害怕,把家里门关得紧紧的,状子也不敢写了.乔女在家等了好几天,也不见消息.后来一打听,孟家的田产已经被无赖们分光了.乔女气愤难忍,便挺身而出,到县衙告了状.县官问她是孟家的什么人,乔女理直气壮地说:"大人管理全县,凭借的就是理啊.如果讲的是假话,就算是亲戚也逃脱不了罪责;如果说的不是假话,就是过路人讲的也应当听啊."县官见她在大堂之上,竟敢如此憨直倔强,十分恼怒,叫差役把她赶了出去.乔女觉得有冤无处可诉,便到一些有权势的官宦人家,哭诉不平之情,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一位老先生听了,觉得乔女仗义救人,很值得赞许,便代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县官.县官一调查,果然像乔女讲的那样,于是下令重重惩罚了那些无赖之徒,把被他们抢去的田产全部要回来归还给孟家.  

     原文: 或议留女居孟第,抚其孤;女不肯。扁其户,使媪抱乌头,从与俱归,另舍之。凡乌头日用所需,辄同妪启户出粟,为之营办;己锱铢无所沾染,抱子食贫【自守贫穷】,一如曩【从前】日。积数年,乌头渐长,为延【请】师教读;已子则使学操作。妪劝使并读,女曰:“乌头之费,其所自有;我耗人之财以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又数年,为乌头积粟数百石,乃聘于名族,治【整理、修葺】其第宅,析令归。乌头位要【苦求】同居,女乃从之;然纺绩如故。乌头夫妇夺其具,女曰:“我母子坐食,心何安矣。”遂早暮为之纪理,使其子巡行阡陌【督理稼穑之事】,若【象】为佣然。乌头夫妻有小过,辄斥谴【斥责,责罚】不少贷【宽容】;稍不梭【不悔改】,则怫然【生气的样子】欲去。夫妻跪道悔词,始止。未几,乌头入泮,又辞欲归。乌头不可,捐聘币【代纳聘札。捐,捐助,出资助人】,为穆子完婚。女乃析子归。乌头留之不得,阴使人于近村为市恒产百亩而后遣之。

     译文:这时,有人与乔女商量,让她留在孟家,为孟生抚养孤儿,乔女坚决不肯.乔女把孟家的房门锁上,让奶妈抱着乌头,跟她回到家里一起生活.乔女为乌头和奶妈另外安排了一间房子住下.凡是乌头日常用的东西,她都和奶妈一起到孟家去取,并为他们经办管理,而自己不占一点便宜,仍然同儿子一起过着苦日子.过了几年,乌头渐渐长大了.乔女又请来老师教乌头读书,却叫自己的儿子下地种田,干杂务事儿.奶妈见了,过意不去,劝乔女让儿子和乌头一起读书.乔女说:"乌头的费用,都是孟家的;我花人家的钱教自己的孩子,众人会怎么说我呢 "又过了几年,乔女为乌头积攒下几百石粮食,又为他与名门望族的女儿定了亲,替他修好了原来的房子,让他搬回自己家去住.乌头哭着请求乔女一起去居住,乔女见推辞不掉,就答应了.但是乔女还是照常摇着纺车,白天晚上地辛勤操劳.乌头夺过纺车,让她歇息,乔女说:"我们母子坐享其成,怎能心安呢 "于是又起早贪黑地替乌头管理家务事,并且让儿子到田里去照看,就像雇来的佣人似的.可是乌头夫妇稍有不对的地方,她就严加管教,如果不改正,她就生气地要回去,直到夫妇双双跪下认错,才算作罢.后来,乌头中了秀才,乔女又要告辞回去,乌头硬是不答应,还拿出钱为穆生的儿子完婚.乔女见儿子结了婚,便让他领着媳妇回自己家过日子.乌头见留不住,就暗中派人在附近的村子买了房产和一百亩地,然后才让他走了。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为乌头娶妻)

     原文: 后女疾求归。乌头不听。病益笃,嘱曰:“必以我归葬【送还穆姓坟茔安葬】!”乌头诺。既卒,阴以金啗穆子,俾合葬于孟。及期,棺重,三十人不能举。穆子忽仆,七窍血出。自言曰:“不肖儿,何得遂卖汝母!”乌头惧,拜祝之,始愈。乃复停数日,修治穆墓已,始合厝之【合葬】。异史氏曰:“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感戴知己,以身相许】,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春秋时善相马的人,能识骏马于札牡骊黄之外,伯乐称赞他“所现在天机,得其精而忘其粗,存其内而忘其外”。见《列子·说符》】,直牡【雄马,喻男子】视之矣。”

 

     译文:后来,乔女得了病,一定要回去,乌头说什么也不听.乔女的病情渐渐加重,她嘱咐乌头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穆家的坟地."乌头流着眼泪答应了.乔女死后,乌头用钱买通了穆生的儿子,想把她和自己的父亲孟生安葬在一起.等到安葬的时候,乔女的棺材特别重,三十个人都抬不动.穆生的儿子突然倒地,七窍流血,自言自语地说:"不成器的儿子,怎么能够卖掉你的母亲!"乌头听了,十分害怕,连连磕头祈祷,穆生儿子的病才算好了.于是,把乔女的棺材停放了几天,等到穆生的坟墓修缮完毕,才把乔女与穆生合葬.

《乔女》原文、注释及译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乔女》导读
后一篇:《乔女》赏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