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的对话
网友海天一笑:东方导先生,中国M2目前达到100万亿人民币,有人说这是严重货币超发,有人说并未超发,还有人说超发了也不会有事,您怎么看这中国的100万亿的新台阶?
东方导先生:关于一个国家能印发多少钱,这是个永远也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上,有3种观点存在,具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印发的钱的总数少些为好,一种观点认为,印发的钱的总数只能按比例增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可以无止境印钱。古今中外,关于货币的发行的观点,都可以归纳到这3种观点里去。
网友海天一笑:那您是一种怎样的观点?
东方导先生:我先说说目前统治世界各国的观点,即货币主义的印钱的速度按一定百分比增长的观点。这个观点比较理性,但完全是不科学的。没有科学论证、没有严密逻辑支持的观点。再说说我国历史上关于货币总数的观点。在我国二三千年货币历史上,历代皇帝总是为印发钱的事而头痛。我国历代人民主要使用方孔圆形的铜钱,一文铜钱如重50克,历代皇帝主要是通过把这一文铜钱加重或减重来减少或增加国家的货币总数。从历代中国历史上看,每个朝代兴旺的时期,都是加重铜钱,减少货币总量,从而平稳物价,稳定人心,发展生产。每朝到了大铸钱币时,总是内战、外战不止,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到了钱谁都可以铸造、印发的地步。如淸朝末年,十几个国家的银行在中国铸发银元、铜钱、纸币,清政府从来不管。所以社会动乱,生灵涂炭。
网友海天一笑:那您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对以上事实予以总结吗?
东方导先生:如果真正有个人能科学地从货币史上总结出一个印钱的规律,发现真理,那么,授予其100个诺贝尔经济学奖都不为过。现在中国人崇洋媚外很普遍、很严重!以为外国的学问都是先进的,都是真理,这大大地错了!中国现在很危险,一味崇拜什么哈佛、牛津的文凭,失去自我。洋为中用与崇洋媚外是有本质区别的。洋为中用,是客观、平等、理性、独立地去学习西方的科学,而不是迷信他们的东西。比如,西方的医学、科技、经济学,很多这样的所谓权威学问,都只是在探索中,经不起推敲,不是科学,而是被人利用来牟利。经济学中关于货币的学问,更有这种被利用牟利的嫌疑。
网友海天一笑:可关于货币的教科书,都是让学生作为科学去学的呀!
东方导先生:危险正在这里。比如,关于货币的总量按一定比例增长的理论,不但学生要学习,而且各国政府也执行这个理论。但我认为,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按一定比例增长下去,货币总量就会无限扩大下去,到时会是天文数字,各国货币量都是天文数字,这怎么行?
网友海天一笑:那一个国家,货币总量到底控制在一个什么数为好呢?
东方导先生:别的国家,我不知道。但中国,最好控制在100万亿元以内为好。这是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能确定的。100万亿之内,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保证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另外,政府如何把这100万亿元分配给13亿人民。让大家每人过得更好,这是关健中关健。如果这100万亿分配好了,这个量不会出事。如这100万亿未分配好,长时间被少数人占有,那肯定会出大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