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面孔

(2010-07-12 09:47:36)
标签:

育儿

教育

学校教育

原创

随笔

分类: 我写给你

冷漠是妈妈对现代教育的感受。你的哥哥嘟嘟上一年级,他的班主任在第一学期末的成绩单上写下了一句话:上学的第一天你就没有给老师留下用功学习的印象。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他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就被下了“盖棺定论”式的评语,对于他来说是多大的打击!

哥哥曾经很想要一个遥控飞机,我鼓励他努力学习,只要下个期末能够考得比这次好,就实现他的愿望。哥哥却说:“可那是我考得最高的分数了。”他的语气和眼中闪着的泪花显得无比的绝望。让人心疼极了。老师仅仅看到了分数这个表象,却不肯定哥哥的诚实、善良、仗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老师(并不单指学校的人),教育的本质不应当以教做人为首要任务吗?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个词:人才!所谓“人才”,不是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其次才称得上“才”吗?而我们却只认得“才”,不认得“人”!这个“才”的定义也有可商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何时就以分数限定了呢!毕竟“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分数不能衡量道德、情感。

回想起妈妈的小学时代,其实如出一辙。老师对待学习差的同学不仅冷漠而且刻薄,只是当年妈妈并没有现在这样切肤的疼痛。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除了努力让自己不遭受“差生”待遇之外,只能傻傻地当一个麻木的看客。而现在忆起,那些站在一边被老师用尖酸的挖苦损伤的同学,他们的神情仍历历在目!在二十年后的这一刻我突然穿透了时空,体味到了他们的无助!

昨天又听龙应台先生《目送》中的朗读版篇目。妈妈想,龙先生也被这冷漠的教育深深地刺痛了。那是因为在台湾的一个雨天里,一个十二岁的男孩用塑料袋把自己闷死了。她说我们的教育只教我们追求卓越,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在跌倒时优雅地爬起来。是啊,我们的教育何时能够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功利呢?

你爸爸总说要学会适应环境,而我却在心里讨厌“适应”这个词。在我想来适应就意味着要明哲保身,要苟且偷安,或者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就意味着要向不合理、不公正、不人道的一切妥协。呵呵,其实妈妈现在所做的却也只是适应罢了。因为无能为力,因为要苟且下去,因为接受的教育就是顺应。或许还要再加上一点,因为我的爸爸你的爷爷在抗争中遭受了太多的坎坷,所以他希望我能平平静静地生活。

无论是适应还是抗争,大概都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平庸,或者变成个人的悲剧。而适应也许来得简单些,即使你能很好地适应,可考试如果成了人生的全部,妈妈觉得你会因此失去人生中99%的色彩。而抗争对于一个弱小的个体来说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是不是不止为个体或者家庭,或者小集体什么的活着,所以抗争的意义也不止于个体吧?当然,妈妈的意思并不是要求你成为抗争的牺牲品,而是在抗争中寻找到自我,寻找到快乐,寻找到人生的价值或者意义。

基于这样的思想,妈妈在你还不能作出选择时,替你选择了。希望你能在宽松的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学会真诚,真诚地面对生活,真诚地面对他人以及学会你想学会的一切技能。或许,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妈妈会有意识地让你跌倒、让你痛哭,但妈妈会教你如何站起来、如何快乐起来,妈妈会给你拥抱和鼓励,让你一步步学着认识自己、面对人生。

是的,妈妈觉得快乐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生活,而不是所谓“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类;不是上大学、赚大钱、当大官;只要你快乐了,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自食其力了,只要你内心充实了,那就是美好的人生。

当然,在你可以自己作出判断时,你也可以否定妈妈为你作出的选择,你可以自己选择你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你的对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