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哭吧!(修正)
(2009-11-25 09:14:36)
标签:
育儿情感原创教育爱我记录 |
分类: 婆婆的教育误区 |
面对孩子的哭泣,成人常常使用的词语是:“宝贝,不哭!”对于男孩儿更为苛刻:“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哭!”
婆婆对铁头的爱也表现在舍不得他哭的方面,怕他会哭坏了嗓子。而这一舍不得却让小家伙得到了要挟的法宝,只要不顺心便拖出哭腔来喊奶奶。他在奶奶面前的哭大概少不了。先放下这一点不谈,说说孩子的哭。
那天晚上,看着电视,铁头在沙发上和他大爹我爱人虎淘气,兴奋地在虎的腿上蹦来跳去。结果不小心从虎的腿上滑了一下,小脸蛋磕在了沙发扶手的棱上,这下可不轻,都能听到厚布料包裹下的木头发出闷响。铁头也随着那声音哭了起来。婆婆抱着铁头一面疼爱地骂:“你老实点吧!”一面低声哄:“不敢哭!不敢哭!”大约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怕影响到我,因为我正在一边上网查资料。
老实讲铁头是个很皮实的孩子,在奶奶的怀里痛哭了没一会儿,就被奶奶的“不敢哭”止住了声响。这时我关了电脑,坐到沙发上看电视。铁头粉嫩的小圆脸上还挂着两滴清亮的泪珠,表情仍然是沉浸在心里委屈和肉肉疼痛的状态。我笑着对铁头说:“哭够了吗?没哭够接着哭吧!”听我这话,小家伙回过可怜的眼神,蜷缩的身体挺直了,张大小嘴巴深吸一口气,立时一副准备要痛痛快快哭一场的样子,而那“啊”字刚一出口却化作了笑,呵呵地笑起来,虽然粉红脸蛋上一块泛白的棱状突起,但很显然心里的委屈荡然无存。没一会儿,铁头又从奶奶的怀里翻起,在沙发上欢快地蹦起来,似乎之前的意外没有发生过。
之所以要对铁头说“哭吧!”是缘于对我六岁侄子嘟嘟的一次体验。嘟嘟很喜欢在家对面的大院里玩儿,因为那里小孩儿多。那天我陪嘟嘟去那个院子里骑他的小自行车。他沿着小道骑着绕圈儿,有个比嘟嘟稍大的小男孩儿拿着小棍扎他的车轮子。那天嘟嘟大约是心情不太好,他觉得这个孩子的行为是欺负了他。我对他解释,小哥哥是想跟你玩儿。嘟嘟哭着喊:“他就是打我了!”我把那个小男孩儿叫来向嘟嘟澄清这件事。仍没能让他平静下来,哭得更厉害了。我有些无计可施了,只好对嘟嘟说:“你要是想哭那就哭吧!”结果,伤心、愤怒的嘟嘟却哭了不到十秒钟哭不下去了。
从这件事上,我想到许多家长的行为,当孩子哭时,无论是因为何事何种原因,大多是以制止孩子哭为主。要么温柔地劝,要么是哄骗,要么是粗暴地恐吓。其结果,要么是孩子更伤心地哭,要么是因为害怕轻轻地哼,要么是自己强力克制最终变成抽泣。
我想孩子哭是一种情绪反应,比如疼痛,社会交往增多的大孩子更容易产生心情不舒畅的状况(别以为孩子就没有烦恼)。除了为达到一些目的而以哭的方式要挟家长之外,我们也许应当站在理解万岁的角度上考虑孩子的哭,想哭那就哭吧,内心的烦闷发泄出来了一切也就过去了。压制孩子的情绪,不但没能缓解他的情绪,反倒让他以为成人不理解他从而产生出更多的恶劣情绪。孩子在大人的压制下一时可能不哭了,但他内心的情绪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释放,如果这种情绪不能有效地发泄出来,早晚会变成更严重的情绪反应暴发出来。而那时,也许就不简简单单是哭闹的问题了,很有可能衍变成一种情绪障碍、性格问题、人格缺陷!
上帝让人类进化到今天,没有收回人的泪腺,其用意大约就是要让我们有泪尽情流的。成年人有时也会哭的,为什么那么苛责一个孩子,要求他不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