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阎连科短篇小说集《黑猪毛,白猪毛》

(2014-12-09 15:45:33)
分类: 阅读
这是本短篇小说集。我发现我还是更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完每篇都不需花多少时间,几乎每次都可以读完一篇,这让我颇有成就感,也让喜欢阅读又常常缺少阅读耐心的我不必忍受耐心的煎熬。以为可以较快地读完,但却也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还是又要还书了才紧迫着赶紧读完。每篇小说都不长,但篇数多,一共有37篇。
     
     读这部小说集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一些熟悉的人物和情节,这《柳乡长》不就是《受活》里的柳县长吗?《活之传说》和《限》不就是《日光流年》里的部分情节吗?这几篇小说应该写出在前,是后面长篇小说的一个萌芽或者说一个源起吧。原只是写了一个短篇,后由此生发出更多思考想像和构思而成长篇,且是两部最有份量的长篇,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厚积薄发吧?这些短篇可以看成是长篇巨著酝酿过程的一些产物吧?
     
     这些小说内容主要包括(也可以说是阎连科小说的主要内容)乡村和军旅两方面。
     
     在乡村题材的小说中,《奴儿》和《去赶集的妮子》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篇。《奴儿》看得快,情节少,就一个乡村女孩出于对一头牛的感情及想通过养牛摆脱贫困生活的念想,为病牛割草最后梦想几成真是却得知牛被卖掉。描写多,佩服作者,对那割草人心理和山上草地描写细致入微,他铺陈描写的功夫确实了得老想这东西我根本写不来,没一点体验啊,又想不要老想自己写不来,写不来的才有看头啊,这不只是写不来,可以说是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喜不喜欢沉浸其中,感觉他写得好,但不是很喜欢,看小说还是喜欢看情节,这描述物也不是自己喜欢的。梦想破灭
     
     《去赶集的妮子》一个失去父母,从小被奶奶严格管教,不准单独上街,却突然得机会让独自上街买东西,那种女孩儿第一次上街的心理也写得很细腻生动,顺利回来,却在快到家时,遇陌生男子招呼到玉米地里吃甜杆,实际是一个阴谋,大人都知道,只这从未独自赶过集的小妮子不知道,读到这里心被悬起来,结果却没朝想像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到家遇村人还想拉人说说独自赶集的感受,却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小说就在这里戛然而止。让人想到很多。
     
     《黑猪毛,白猪毛》乡村对权力的膜拜,替开车撞死人的乡长顶罪竟也几个人争抢,类似情节在他其他小说中出也出现过。《最后一场冬雪》也写到这个,一个普通村民想反抗但却在反抗中恐慌不已最后在顺从中感到踏实。《坟地》也渗透这个,但更写出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梁弯儿》写一个偏僻小山村一个老人一次不寻常的葬礼,风俗,及风俗的变化,对外界的模仿“一种古老的习俗被簇新的仪式取代了”。《鬼节》也写到乡村风俗及风俗的变化,老人与年轻人的不同态度,市场经济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饭场》就写一个饭场-不过这个“饭场”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中多次出现以致我都觉得很熟悉,虽然我的乡村生活记忆里是没有这个的,这个有些像散文,铺陈描写的成份多,另篇军旅的《景象》则完全舍弃了人物和情节,就是对一个废弃军营的描写——我奇怪这也算短篇小说吗?《在冬日》写饥饿,那个年代特有的,为了暂时逃避饥饿竟然争着去做被“批斗”对象。《爷呀》虽也写到曾经的年代,爷是被买来的,但最后着重点是写他捡到一个钱包后的心理,农民那种自私狡猾心理,比较轻松。《爷爷奶奶的爱情》也是写过往的,有特殊年代的背景,也有关于爱情中的隐忍。《小镇蝴蝶铁翅膀》类似情节在别的小说中也出现过,乡村年轻男子强奸另家年轻女子,出场的两家大人如何处理,虽然这里女子家里比男子家不论是经济还是地位都高得多,处理方法类似,但比较含蓄。《四叔身份》和《待嫁女》有点特别,写到农村党员,前者写他们对这个身份认同中的矛盾,后者也写到矛盾,但更倾向于寻找,曾经的党员福山伯毅然地收留一对孤儿,感激之余也想寻找,但在现实中见到的却是另外的种种,对党员的不屑,对党员多承担责任的逃避和嘲笑,还有顶着党员干部光鲜身份及人前滔滔不绝高大形象背后的自私自利。《三棒桘》和《小村与乌鸦》写乡村,但其实是关于犯罪心理及怎么看待刑满释放犯问题的。《去往哪儿》和《走出蓝村》虽写乡村,但寓言和隐喻的用意非常明显。
     
     军旅题材《司令员家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写得细腻,《去服一次兵役吧》和《从军记》则如散文,前者如征兵动员令,后者写一个乡村普通兵的经历,在部队什么也没有回来和从前没两样,原先的羡慕也都变了。《乡村士兵与过程》则写一个高考落榜农村青年在部队仍然想通过考学改变命运却屡次失败最后企图偷枪自杀《大哥经过一场暴风雨》部队战士面对爱情与家中婚姻及部队荣个人前程的矛盾《妻子们来度假》写军嫂们面对战争面对军人的不同态度。《兵洞》再次写到禁区,只是最后退伍时好奇进去看却什么也没有,有荒谬感。他军旅题材中也大都写农民军人,《雪天里》,则是乡村与军旅的结合,母亲对将上前线儿子要求为自己置墓地,儿子放心走后才对村人说实际为儿子预备,悲凉。这里有个小说叫《农民军人》,但其实写两个村即将暴发的械斗如何在不知何故从团长到一无所有的回到村里的农民军人劝导下化解的,铺垫渲染的笔墨多,直写这个军人的笔墨很少,他的言行也都从他人口眼中获得。《一九四九年的门和房》也是一个明显的寓言,它的隐喻意我还没有看得太懂。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141126110634.html#Luid=130701205037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