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子卖身救父彭宝泉竹溪精神病院郭元荣方舟子杂谈 |
分类: 网眼观云·说古道今 |
人的一生有几个“14年”?恐怕没人有兴趣去计算这个无聊的问题。可最近却不一样了,估计有很多人有兴趣了。为什么偏偏又以“14”为单元呢?那是因为湖北竹溪公民郭元荣因举报领导被关进精神病院14年。人的寿命以平均70岁计,也不过5个“14年”而已。既然是“平均”,也就是说,不是人人都有幸活足这5个“单元”,譬如浙江的钱会云,因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活了4个“14年”都不到。而竹溪的郭元荣,如果不再出“意外”,他也有可能活到这个平均数,可他的人生,事实上已经比常人少了个“14年”。因为人的生命固然难得,但人的自由更为可贵。不光郭元荣的人生少了个“14年”,而且郭元荣双泪流干的父母和少年失怙的儿子人生都少了个“14年”。当然,要不是十堰男子彭宝泉等人的大胆策划,也许“14”这个特定的计数单元还要扩大,兴许是15,兴许是16……最终的结果兴许要靠郭元荣的寿命来定。
郭元荣的命运出现转机,那是因为他遇到“贵人”了。总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这个社会的“偶然”的中国人,总是做梦都希望自己出门遇到贵人。其实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你看,郭元荣不知出了多少门,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可他偏偏要在呆了十多年的精神病院遇到“贵人”。并且他肯定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连自个儿的命运都无法掌控的人,居然还能给自己的命运带来深刻的转机。这个世界巧合太多了。
郭元荣遇到的其实不是什么真正的“贵人”,他遇到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刁民”。古代的中国人往往喜欢搞“拦轿喊冤”或“告御状”那一套,如果碰到了一个真正的“贵人”,往往会搞出一个寄托千百万平民百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美好理想的喜剧结果来,否则的话,下场就会很惨。郭元荣写举报信,大约是古装戏看多了,或是书读迂了,不懂得与时俱进,所以也沦落到精神病院去了。在精神病院,他遇到了同样是好管闲事的,尤其是管社会的闲事的“精神病”彭宝泉。大约中国人认为一个人只要管好自己“吃什么”就行了,如果给你吃得太饱了你长了“精神”去管闲事或是瞎折腾,就会被视为“精神病”。
彭宝泉大约就是这样的“精神病”。而且我也很怀疑彭宝泉真的有“偏执型精神病”。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撞过鬼还不怕黑?”彭宝泉算是典型的“撞过鬼”的了。他拍“上访照”就把自己拍进了精神病院。据说他拍“上访照”是在干职业代理维权的事,与经济利益有关,如果是这样那也应该治他的“非法经营罪”啊,就跟渭南警方治谢朝平的罪一样,怎么就弄到精神病院去呢?难道精神病院也是一个什么罪都能往里装的筐?现在搞的好,萝卜没拔出来,倒把郭元荣的泥带出来了,多被动啊。彭宝泉自个儿的维权官司都还是个西绪弗斯神话,他就又跑去管郭元荣的闲事了,你说他是不是不怕“黑”,是不是“偏执”?不知这一次是否与经济利益有关,否则他的“罪名”就多了。
这一次可能与经济利益无关,因为没听人说他借拆“有关部门”的台牟利。倒是在新闻报道里听到这样的说辞,有人指彭宝泉等人策划“女子卖身救父”的帖子,属欺骗和散布谣言。至于有关部门指其“欺骗”,我不知说这话的人是不是奔着“卖身救父”的女子白花花的身体去的,等到傻乎乎地把事儿办了,才发现这是个虚假承诺,导致自己“好事”落空而愤愤不平?如若不是,权当是提前过了个“愚人节”!没有人的利益因之受损。如果扣上“散布谣言”的帽子,问题就很有些严重了。你看,如果扣上“诽谤”的帽子,尽管名不正言不顺,可公安机关一样可以千里迢迢地跨省抓人;要是指“散布谣言”,那就“名正言顺”了。
什么叫谣言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而彭宝泉们策划的帖子,岂止“没有事实根据”,简直就是“无中生有”,急切之间,你到哪儿给人家弄个女儿去?贪官们一查一大堆孩子,这郭元荣哪有这个经济基础?所以它更符合另一个定义:“指没有事实存在而捏造的话。”我们一向对“谣言”就没好印象,没好脸色,特别是它要是跟“不明真相”的群众扯到了一块儿,那问题就大了。彭宝泉们搞这事儿,总之让人手心捏汗。
倒是“百科名片”对“谣言”的解释比较中庸: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还指出:谣言有真有假,制造、传播谣言者的动机有恶有善,相信谣言者有诚有伪。这样一说,彭宝泉们搞的这事儿才有了一点转圜的余地。尽管他们制造的“谣言”是假的,但其动机是“善”的。他们的动机是为了“救人”。他们就是要通过刻意制造卖点吸引关注从而形成一定的压力来逼迫有关部门放人。
彭宝泉们“炮制”这样一个“谣言”,应该说也是一种无奈之举。郭元荣的家人们为了把人弄出来,可以说是哭干泪,跑断腿,可面对有关部门的冷漠与推委,他们是无计可施。彭宝泉们也曾把有关情况发到论坛和博客中,可还是没引起舆论的关注与重视。常规渠道走不通了,彭宝泉们才想到“造谣”。据说当年寇准为了审皇亲国戚潘仁美陷害杨家将的案子,也是通过装神弄鬼才让潘仁美这小子招供的。如果走“正常的司法程序”,你甭指望潘仁美这小子老老实实地招供。彭宝泉们“造谣”,只不过是为了“智取”而已。
彭宝泉们制造了一个善意的“谣言”,可以看得出,仍然是有人不高兴的。因为既然是“谣言”,那就肯定会“伤”到谁。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我倒觉得“谣言止于仁者”。郭元荣当初被关进精神病院,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武疯子”,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潜在危险,也不是出于好心人的“古道热肠”,无私帮他治病。而是因为他不停地写信举报领导,胆敢动别人权力的奶酪。如果他的举报是“诬陷”,那被诬陷的官员应提起司法诉讼。而我们的检察部院和法院应依法将他“绳之以法”。如果在“司法”处置的过程中,发现他有“精神病”嫌疑在经过鉴定确诊之后,可判其入院治疗。可现实是没走这个程序而直接将他投入了精神病院。可见权力的残酷性。
郭元荣在精神病院一呆就是十几年,年年有人帮他缴纳“住院费”,还年年给他发“工资”,可就是没人想到他的“病”好了没有,就是没人想到他是一个被长期剥夺了“自由”的人。当初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的人居然忘了他还在精神病院,不知是中国人真的“健忘”还是时间委实是太长了。2001年12月17日茅箭医院精神病科就写信给竹溪公安局局长:“贵局送我科精神病人郭元荣,已住院多年,可以回家休养。……”不知为什么,双方竟能容忍一个“可以回家休养”的人又在“精神病院”呆上近十年。这“2001”最后的“0”和“1”只是颠个位置而已,可这个“而已”让人付出的是十年的“自由”啊!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冷血呢?
路见不平的彭宝泉们造了一个小小的“谣”,没想到却揭出了人性中如此“冷”,如此“恶”的一面。有些人不是首先想到自我的罪孽,而是首先想到自我的利欲;不是首先想到他人的尊严,而是首先想到自己的仕途;不是首先想到改正根本的错误,而是刻意维护虚假的“优越形象”。所以彭宝泉等人炮制的“女子卖身救父”帖子出来以后,他们觉得伤了他们的“体面”,毁了地方的“形象”,甚至逼迫一些人出来“负责”,这是他们所“无法忍受”的。尽管如今的舆论已“强大”到没人再敢轻易地把彭宝泉们关到精神病院去,但他们仍然要用“散布谣言”等字眼来诋毁彭宝泉们。
顺便说一下,我跟彭宝泉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从新闻和博客中知道他是一个很“偏执”的“怪人”。换了是我,我是断不敢像他这样“执着”的。如今看了这件事,我又似乎觉得中国还是很需要这样的“怪人”。彭宝泉和他的那些媒体朋友们救助郭元荣,只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件小事。可彭宝泉和他的那些媒体朋友们哪怕只是做了这一件小事,也比方舟子打假十年更伟大。因为方舟子为中国社会做着“锦上添花”的事,可以得名得利,安全也有“保障”;而彭宝泉和他的媒体朋友们却做着为中国社会“雪中送炭”的事,需要一种精神,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看来,将来有新闻卖点,就联系方舟子;要是有危难,还是找彭宝泉。
为了证明我不是“造谣”,特附三张网络新闻截图:
http://s13/middle/4536b7b9xdfb9e651115c&690
http://s10/middle/4536b7b9x75b758204b89&690
http://s15/middle/4536b7b9x75b75830753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