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观察之一】新媒体时代的文案功底
(2016-06-12 14:51:25)
标签:
工作杂谈 |
分类: 素年心思 |
引
可能是受现在做的工作影响,开始认真了解起互联网+。
大数据、互联网+、工业4.0,殊途同归,都是高科技为依托在不断变革中的新形态。日新月异的硬件设备更新迭代的同时,更加注重individual的多元化也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创意创新都是热词,这是趋势,是必然。
在我看来,现在的三百六十行中唯互联网和金融最多金(当然啦具体还要看职能岗位)。记得我刚上小学那会儿计算机编程就已经开始流行,十几年过去,互联网思维已然成为一种思考方式,高科技带来的革新不断影响生活方式,对未来的好奇让我想要了解更多,更接近实质了解真相吧~
第一篇 新媒体时代的文案功力
A.语言表达
最初是小北鼻咿咿呀呀学说话,后来学拼音我爱祖国语言美,从背儿歌到古诗词,听童话到看小说。语文这门科目成绩好不好,文字功底深厚与否一定程度上定义了这个人可能是文青,也可能条理清晰是辩论能手。
若是这样的定位,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到萌芽新锐写手。中文系和作家的tag就在那里立了一个flag,除了中文系,周边专业还有新闻系,广告专业之类的。再后来,除了写手作者,有可能是编辑,编剧,记者,语文老师,微博段子手这样的走向。无非调剂,生活情趣,文字游戏。
再说远点,但凡创意类的和营销类的,还有演讲与口才,都会和中文水平有点关系。商业社会除却枯燥专业死板的理论知识,都是靠语言表达。
上篇讲工作的博文里有提到我对语言的情有独钟,作为工具真的是能打开新大门的钥匙,从小学开始选兴趣班只会在红读组和英语班里纠结,现在想想这只是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抗衡,前者作为母语自然内涵更丰富,而语言学本身实则非常枯燥的,音声等等。一度很困扰于学语言本身的坚信,万分羡慕嫉妒混血儿得天独厚的优势,后来一个朋友一语点醒我,说白了都是积累的过程,环境好的习得的效率高速度快也只在于始终处在环境里面,有志者事竟成,用心思完全也是可以铁杵磨成针,达成目标的。
所以会用一门语言本身和掌握有效表达的方式是不同level的PK,有水平地遣词造句或者留白就是看功力的。
B.与时俱进
昨天和一个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朋友吃饭。说起在典型的乙方广告公司,分工明确,而文案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见缝插针的补缺式的存在。虽然很多创意总监都是文案出身。广告公司可以算作公关公司和industry企业的市场部下游链么,除了数据base,然后靠技术连接的就是概念想法了吧,通过文案来表达。
这里说的文案是单一职能,好比说清洁工,马上可以联想到扫地打扫卫生的阿姨。对他们而言,高科技横空出世,最多需要学习如何使用高级机器道具以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或者说学习接触新事物,也是底层的必须,因为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风险在于可能有一天人工参与不再是必须,被机器所替代。高科技带来的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必然导致一部分岗位的下岗。
文案同样,单一职能的岗位将会越来越少,都是跨界,混搭的形式发展。现在的初创公司里,除了常规职能本身,说单一个头衔其实并不能完全了解具体职能,因为一切都是革新中的,做的内容就是革新的,形式可能慢一拍,但趋势就是远离传统的。网上就有很多如“用互联网思维写文案”的方法论,需要创新和突破传统文字编辑的能力,适应现在的大环境。很难想像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写手能在现实世界里工作好,这不是文人的折腰,而是审时度势的与时俱进~
亦或者,很多岗位需要文案功底,做技术的不能只扫自家门前雪。这一方面是公司内部部门员工层级之间的互动沟通让他们必须了解前因后果,或在技术考评年终评定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所需要的软实力功底,另一方面可能就在技术作为平台支持的内容,让做技术得到东西不再是能单独割裂的,要和内容相辅相成。全才和专才的定义越来越模糊。需求和功能,一切都是可以链接起来看的。通俗地说就是我这个典型的文科生也该学点技术...还别说,技术不难,不像高考以前的理论知识,好比你会美图秀秀也是算p图的第一步...
所以现在文案是创意的表达载体了。本身文字水平单独发挥不了任何意义,也不应该把精力花在如何营销博眼球圈粉上,关注实质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彰显意义。
唔。我写了那么多也没想具体说明哪一点,姑且作为思考的一个草稿好了,以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