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涂上胭脂 活在戏中

(2007-12-11 15:30:24)
标签:

戏子

戏台

胭脂

传统观念

爷爷

分类: 心情随笔
涂上胭脂 <wbr>活在戏中
涂上胭脂 活在戏中

 

文/天涯

 

一个跟着剧情演故事的戏子,一个跟着故事演剧情的戏子,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都一样,没有谁比谁高贵,谁比谁低俗,如果有人非要说:“戏子”从古至今都是个不入流的职业,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都是“舞台”上的“戏子”,只是“舞台”不同而已,在说漫长就漫长、说短暂就短暂的岁月“舞台”中煎熬,台下的观众就是一把把火苗,同时他们也是另一个“舞台”的主角抑或是配角,只是此刻在点燃这个“舞台”,观望着它的燃烧,台上的人也眼看着自己从小火慢篝到大火熊熊,直到挣扎的辛苦变成油盐酱醋,火最后大红一把,将“舞台”上的每个人烧得皮开肉绽……

 

我们就是这样终其一生的。

 

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是所谓的“戏子”,以前那种登台亮相“说书”的女子,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行业,简单说来就是:花钱人家搭一个台子,后面坐有拉二胡、敲鼓响嚓等伴奏人员,前面站二名眉清目秀、婀娜多资的年轻女子,手里拿着响板唱曲的那种班子。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们村庄那时候村委会经济还比较宽裕,每年夏季都会请戏班到我们村里唱戏,一个镇上只有一、两个村庄有戏台,我们村就是其中之一。戏台开戏时正逢暑假,戏台又正好在我们门前,隔着一个岸岩,很近。年少那阵子总是爱在这样的人多的场合下玩耍,常常夏日午后大人睡觉时早早搬个小椅子占地方给爷爷、奶奶,相邻几个村里的大人、小孩子都会搬着凳子来看戏,还有有商业头脑的人,瞅准商机在戏台周围摆小摊,挣些小钱,这时候所有的人的情绪都空前高涨,当然,这里面有为门道的,有为热闹的。

 

戏和戏中间换演员时,我常常跟弟、妹还有很多小孩子守在他们的后台,看那些男人和女人画脸,精致之极的脸谱配宽大的袍子,腰间还有一个涂满金黄色的大圈,或是些旧时那种官员的乌纱帽、假的头发、胡子,甚至偶尔还会捡到他们用剩余的粉扑、粉盒或画笔,那时候,觉得特别有趣,捡来在弟、妹的脸上勾描,学他们走一步、并一步的样子,还有唱曲时举着的兰花指。戏毕的晚上,他们住宿都是在戏台附近的人家里,我们家房间多,也不例外,经常会住进来男男女女的戏班子演员,下了戏台他们就是另外一种样子,登上人生的舞台,继续做演员。

 

再后来村庄越过越贫穷,村委会的“娱乐档次”逐年下降,戏台年久塌陷,又换说书,又至发电机、露天幕天影,又到一套嗡嗡作响的音响唱歌,后到什么都没有。就是换说书的“娱乐档次”时,我对妈妈的职业有了深一步的了解,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对“戏子”这个名词有了很多的认识和感概。人生无常却又不尽相同,我们这样按着祖宗们流传下来的延续的演了五千年之久,之后也还有很久。

 

那时候的爷爷、奶奶始终对妈妈看不顺眼,觉得爸爸娶了一个三教九流的女子,不太门当户对,那感觉有点是“汹涌的掌声留不住戏子的笑容”又或“戏子总是无真情”吧,所以总是对妈妈横眉冷目,妈妈从小死了爹娘,没个依靠,几十年来也只能任爷爷、奶奶左右。

 

现在想起来挺悲凉的,但是我不能怪守旧思想的爷爷奶奶,国家传统观念如此,国人亦当如此,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只是因为受害人是我的至亲,看到、听到的时候会很气愤,很不平,但也是只是有气血冲冲脑顶而已,我亦不能拿爷爷、奶奶怎样,最关键的是我对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无能为力。就算现在、21世纪、90年代,还有很多传统观念时不时会跳出来阻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情感,我们都在活在戏中的戏子,又什么能耐脱离这种长久远的精神枷锁呢!?只有遵从而已,不是吗?

 

既然在戏中,我们又没有办法改变,何不在生、旦、净、末、丑中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来演的,在自己的人生中,帷幕拉开、画上花脸、穿上戏袍,自己无可非厚的是小生、花旦,是主角,在别人的舞台中说不定你就会客串一把青衣或者小丑的配角,有什么要紧,我们不都一样吗?你是谁的观众,谁是你的观众,下此舞台上彼舞台,赢得掌声与喝彩,就算鼓倒掌、喝倒彩,我们还是得演着人生的喜、怒、哀、乐,直到戏结幕落。

 

还是那一句:涂上胭脂,活在戏中。

 

涂上胭脂 <wbr>活在戏中2007.1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