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许健在北大令人扼腕叹息奈之若何的一次雅集

(2006-05-28 00:41:10)
分类:

今日欣然前往北大古琴雅集,放弃了参加香格里拉饭店JOHNNY WALKER威士忌品酒会这个很好的社交机会,没有遗憾,能亲眼见到许健老先生,值!(回想起来,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个人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其实关键就在于你自己对于世间无数繁杂事物和各种岔口的抉择,你对这两件资源的利用态度和消费行为决定了你的人生最终将会怎样的方式度过。) 50年前,许健老先生恰逢壮年,与王迪女史随同查阜西老前辈代表中国音乐研究所遍访全国九大门派近百名琴家,录下1500多分钟的珍贵音频资料,由于这些大师现在相继作古,而很多现代琴家无论是从底蕴还是神韵上都难以望其项背,所以这些历史性录音显得极为珍贵,琴界把中唱公司从这里发掘整理的精选唱片叫做 老八张

 

50年后,我在这里见到了这位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许健,心情十分复杂,轮到提问的时候,我压抑着自己激动的情绪,一下子站了起来,问许老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五十年前的劳动成果在音研所慢慢腐烂,心里是一种什么心情?现在古琴界有没有人在为这件事情奔走相告,抢救整理这些录音,把剩下的绝大部分开盘带转换成CD音源,要知道,对于音乐来讲,声音的传播是要靠媒介的。音研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古琴的人,但是他们却懂得把这些珍贵的东西封锁起来,对外克以重金,一分钟300元转录费(2004年价格),而且对其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在古琴被定为世界口头非物质遗产之后。

 

我这个问题非常尖锐,就像我自己在现场说的一样,之后全场鸦雀无声,大部分人表示叹息后,当然我想他们也就仅仅只是一声叹息。许老师好像也很激动,他说他非常理解我现在的心情,但他对此表示无能为力,毕竟他已然80多高龄,奈之若何!能利用自己睡觉和吃药的时间来给我们开个简单的讲座就已经很幸运了,今天本来说由于身体状况不弹琴的,结果还是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弹了一首段短小精悍的良宵引,能感觉出来管平湖对他的影响。

 

回家坐在电脑旁,我边写边想:除了古琴以外,中国还有多少珍贵的遗产就这样被我们这些不肖且愚的子孙们白白扔掉,还美其名曰破旧立新。我中华民族历代如此!伏尔泰说过一句经典: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没有两样!

 

古琴历史性录音的最终命运会因为某些人的存在而改变吗?我在反复的问着自己

 

  尾音:卧琴挽云一直在坚持着《中国古琴》这份完全是琴友自费办的报纸,我们中国被全世界珍视的宝贵遗产却寒酸到每一期报纸的出版发行经费都要靠从琴人那里化缘而实现!(古琴在各地的刊物大抵如此)她跟我说:这个报纸既无广告又无固定工作人员,每期都是大家自己贴钱做 当他们想停刊的时候,李祥霆说,我们中国古琴界难道连一份自己的报纸都出不起了吗,自此,每期都给报纸寄自己的钱。我在报纸一角的捐款名单当中还看到了很多琴家,其中江苏已经花白头发的老琴家汪铎的名字还在其列,作为晚辈的我们,看到自己爷爷辈的老人依然在为古琴捐款办报,不知各位作何感想?

 

在下作为北大古琴社的编外社员,历经三代社长,现在早已成了骨灰级人物,三度在治贝子园北大人文教室碰到同为骨灰级别的老琴友邝剑菁,不胜感慨!今天一下午都在给她刻录古琴CD,交到她手中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能分享她的那份快乐。我想这也是自己受惠于其他无私琴人馈赠的另一种薪火传递吧。

 

 

附录许健讲古琴纲要:

 

中国古琴音乐的几大特点:一,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琴曲很早就有标题性。二,一种民族音乐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密切结合到如此地步,举世罕见。三,琴曲主要表现了中国文人独特的超脱审美取向,琴曲的主流不适宜表现叙事性题材,适合表现诗词歌赋的音乐意境。四关于古琴意境-清微淡远的解释清晰清楚,微小细致,淡泊中和适度,意境深远,意犹未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