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标准期望值 |
分类: 育儿类 |
今天,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又谈及此事。让我觉得同事的话说得都很在理,她是这么说的:你说说,我昨天看了XXX后,心里就想,看着这样,就觉得只要孩子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的,我就知足了。就像以前孩子生病打针吃药的时候,我也是想什么学习什么其他的,都比不过孩子健康成长重要,当时就觉得一切都可以很淡然了。可惜啊,事情过了,人又不这么想了。
当时大家都觉得道出了心声,一语中的。连事情过后一切照旧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老爸之前同事的孙子,因为学习的事情以致精神失常了,时不时还将同事的儿子,那个孩子的爸爸打得鼻青脸肿。只要见过那些伤的人,都唏嘘感慨,我一个堂哥也是跟这个孩子的爸爸熟识,所以,他就自动将自己对儿子的期望值降低。他跟我老爸说:看着这个孩子,就觉得自己孩子纵使学习不好,至少还是正常的、健康的,将来再不济,混口饭吃总还是办得到的!
其实,能够这样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中国的教育和社会的主流期望目标,更多的集中在过独木桥上面。虽然在这种大环境下,没有权势背景、不能移民、不能有个好爸爸奠定孩子发展的基础铺好路,读书确实是上选之路。但是,如果真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和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以至于非它不可,那么就容易走极端了。恨铁不成钢就是这样。
可是,有时候细想想,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吗,真的是孩子的原因更多些么。我看多数到不尽然。恐怕很多是因为家长自己心中设定的目标太高,家长想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孩子身上、期许孩子去实现自己所想象的那些宏伟目标(比如成绩达到数一数二、考上一流好大学,等等)。可是,我通常在想:我和老公自己也不是什么佼佼者,怎么就妄图继承我们基因的孩子能够轻易成为人中龙凤呢。能够实现固然是好的,可是不能够成行,只要孩子健康成人,其实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吧!
于是,我经常在内心劝导自己:不要太在意一次两次的成绩、一次两次的比赛结果。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都有点像自我催眠了。
但是,看到孩子很轻松、淡定的样子,时不时能够绽露的笑颜,遇事不会因为害怕担心结果不好招致责骂的那份从容,我便认为这样是正确的。不给孩子超过他能承受的压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处的。
前一阵子,孩子参加了两个数学比赛(当时一度都觉得不想让孩子去参加的),一个还不错,一个成绩就不理想。当时看着那个不理想的成绩心下着实有几分失落和遗憾,当然那么一下子就雁过无痕了。
第二天跟孩子说起这事,孩子自己很淡定。我问他怎么想,他告诉我:今年没考好,明年重新来过呗!当时,心下很是欣慰,其他不谈,至少心态好!有一个好心态,意味着情商就不会太差,这应该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对于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也是需要降低期望值,努力有时候是一码子事,但是结果又是领一码子事。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会说,你努力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努力还需要有天丝地利人和来搭配。如果一开始希望过大,到最后可能失望会更大~!
所以,渐渐的,很多东西也会看淡了、看开些了。凡事尽人事听天命,尽力就好。
这样子,自己压力负担都会小很多,心情也会清朗起来,不会去钻牛角尖,不会去纠结。人嘛,过得开心、活好当下才是最重要!
也许,无论对己对人,对待孩子,还是对待生活,降低标准、摆正心态,幸福就会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