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送礼,也进入PK时代了?
(2012-09-20 19:44:11)
标签:
pk时代纠结有色眼镜送礼 |
分类: 育儿类 |
这几天,听到有朋友关于送礼的看法,大意是这样的:我今年除了贺卡,什么都没送,何必呢,我去送礼,多了心疼;少了,作陪衬。反倒不如不送的好!
朋友的孩子今年刚刚一年级,学校很不错,正因为学校不错,家长们的条件相对来说水涨船高,所以,这个送礼的事项,也就水涨船高了。
其实,对于送礼,如果是出于感激之情,意思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送的人互相攀比着,而老师也因为送礼的厚薄带上有色眼镜了,那可就事与愿违,或者是跟各自的角色、责任义务背道而驰了!
再说一件事情,普通老百姓,送个什么小红包、或者中秋了送盒月饼应个景的,还能够承受。可是,时下,这个“礼”也渐渐地向“奢侈”、“奢华”靠拢了。
我就听说过不止一次说,有家长送老师全家去香港游、XX游的,这一下费用就不老少了,家长估计也是非富即贵的,一般人便只能望其项背兴叹了!
还有就是,老师也是人,并不见得个个都是内心物欲横流的,非得家长送个万儿八千的。反倒是,吃人嘴软、拿人手软,东西、财物收得多了,还可能心中有想法了,不知以后该如何做了。做的不好、不符合家长要求了,拿了人家那么多,怎么交代呢。再或者家长有个什么具体的细节“需求”了,比如评个三好学生了、换个座位了,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这都是纠结的问题。
就真有家长给老师送的财物比较多,估计以千为单位(旅游的另当别论,那估计也得上万了),搞得老师以前没收过这么多礼,不知该如何处理了。后来有人给这个老师出主意:你就回赠些礼物不就成了。当然,回赠的总归是其中一部分的。
看来,送多了心疼;送少了头疼。礼少了,像朋友所说的:做了陪衬,搞得老师只记得送的多的;礼多了,即便自己能够承受,可老师却纠结了!
哎,这年头。遇上家长们互相打听的,找朋友打听的,都攀比上了,唯恐自己落后,招致孩子不受待见(这也许更多的是家长们自己的主观想象了)。
真不知,是我们处在了一个特殊的、令人纠结的年代,还是说这个年代的人出了问题!
(题外话:此文也不是说所有的老师都这样,我宁可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本真的、善良的、敬业的,同时对于家长,其实自己的孩子不错,可能不用送什么,也会找人喜欢的。另外,就我自己本身来看,儿子从小到大,碰到的老师对他都很不错,除了儿子自身不招人讨厌外,运气不错地碰到了不少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