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位子纠结个子教室 |
分类: 育儿类 |
前几日,孩子去外面上数学课,对于这种学习,我们是头一次,也是我在心理斗争多次后顺应大流之举(其实还是有些无奈地)。好在这几天下来儿子能够开开心心的学、回家认认真真地做作业。
言归正传,今天跟同事谈及第一天带儿子上课时的见闻,不禁感慨: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反过来,家长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再有,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我一直觉得做人不要太计较、太过纠结之后,人很容易狭隘和小肚鸡肠。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我早早的带着儿子坐公汽去学习的地方,因为到得很早,还在门口等了一会。于是乎问到了教室的位置,上了楼进到教室里,进去逡巡了一下准备找位子。儿子跐溜过到跟前告诉我,教室后面张贴了位次表,还好儿子在第四排,虽然靠边了,可是看黑板也还清楚。我找到最后一排目测了下,即使在最后面看得也很清楚。
因为时间确实很早,隔上课估计还有半个小时,于是我就陪儿子坐着。陆陆续续的有同学进到教室,还不少,看名单都有四十好几个学生报名。
刚刚坐定下来,听到后面张贴名单的地方有一个女声大声嚷嚷起来。我一扭头,一个妈妈、旁边还有一个奶奶模样的人围着刚才看到的年轻女老师(后来发现是里面的员工、不是任课老师)争执着。
听了几句,便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妈妈嫌安排的位子稍微靠后了(约莫第六排或者第七排得样子)。看了看她儿子,确实个子比较矮小。
那个妈妈气势很足、气场也很强,中气更是十足、嗓门响彻教室:你们太不负责任了,当初我报名就告诉你们了,我儿子个子不高,你们要把他安排到前面位子,怎么能安排这么靠后呢!
那个老师忙不迭地解释:报名是一个老师,可是她记不住这么多细节,而且报名我们也不知道孩子的具体情况,这个位次表只是纯粹随即排的。上课后还会根据个子高矮作调整的。
那位妈妈继续:你们记不住细节,那是你工作的失误,你没见着我儿子这么矮个子。现在就要给他调位子。
老师继续解释:要不你就先这么坐,位子已经排了,也不好让你孩子去占别人的位子,要不然就都乱了。我保证孩子到齐上课后这一两天就给你家孩子调位子。
这一来一回之中,那个奶奶也在旁边搀和了好多句,内容跟妈妈是雷同的,就不累述了。
那个妈妈很是激动,手舞动起来:那可不行,你看看我儿子,他能看见前面黑板吗(好像不是近视眼,因为没戴眼镜,看是看得清的,只是个子矮了点)。
老师一见这样,也有点下不来台了,语气有些急促了,不过也没生气,还是耐心解释、重复着上面的话语:你还是先坐吧,要不这么多学生来,我们一直这样也不好。
妈妈继续纠结:你不解决,我们就不坐!而且你看看,我是第36个报名的,怎么排到了40几个呢!
老师急了:我跟你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排位子,有特殊情况也要等这两天上了课我们再调整。
说话着,另外一个男老师过来了,一看这么一家伙争执着,忙问怎么回事。于是女老师跟那个妈妈、外加那个奶奶叽里咕噜地将上面的话重复了起来,那个妈妈狠狠地还把有些话重复了好几遍,无外乎就是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吃了亏。
这个男老师也是跟女老师一样的解释。
然后,纠结的对话继续,至少持续了快25分钟,最后男老师出去回办公室,过了约莫一分钟过来了。他冲着那个妈妈说:这样,第一排有个学生已经到我教的小班去了,你孩子就坐他的位置吧!
那个妈妈才算是消停下来,我注意观察了下她的儿子,一个还算文静的男孩,从头到尾,他都是自己闷声地坐在妈妈身后的位子上,头搁在放在桌子上的双手上,有几分默然,看着自己的妈妈和奶奶,自始至终都没有吭过一声。面上没有太多表情、比较淡漠。不知是已经见惯不惯麻木了,还是说很无语。
一见如此,妈妈跟奶奶就领着孩子到第一排的位子上。说句实话,就我看,一排有九个位子,而且第一排跟讲课用的小白板距离不超过1米的距离,也就是说她儿子的位子是从最右边靠墙起往右数第二个位子,其实比较偏,平心而论还不如刚才的位子。
望着她们往第一排走的背影,刚才跟她们作解释的两个老师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也算是见着纠结的家长,她们的诉求固然无可厚非,可是表达方式和措辞实在是不让人认同。而且还让人颇觉得自私。
这种学习,彼此间可能完全不认识,报名的人也比较多,纵使你报名提出来了要求,我想老师也没办法一一满足。因为估计要是这样所有家长都会要求把自己孩子放到最好的位子上,那也就跟没提要求一个样。
还有,刚一开课,本来就是乱哄哄的一堆人,还非得在这种时候“耍横”,大摆一副你不按我的来、我就不让你上课、不让你消停的架势,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果我是老师,我心底也是比较烦这种人的。合理的要求,比如那个孩子个子的确很矮,上了一次课后,再提出要求,老师肯定十之八九会满足的。
最后,家长蛮横、自私,很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毕竟家长是孩子第一任和最重要的“老师”,天天耳濡目染、受其影响那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这个家长,貌似一时占了上风,其实她这种做法已经给孩子心里埋下了阴影。依着这种性格,在生活中肯定是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横三分的。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成为啥样,那可想而知!
孩子的心灵其实应该是纯净的,但是如果家长要给纯净泼洒“污点”,那么这种“纠结”真是害人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