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中国心理承受能力数学情商智商 |
分类: 育儿类 |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心理素质还不错的人,倒不是说有多好,而是说我比较容易想得开、遇到纠结的事情经常自己给自己找出口和台阶,所以通常不怎么介怀。
可惜,昨天我发现其实有些时候,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如我儿子,或者说他的比我更好。
每个学期儿子学校都会组织类似比赛的考试,每个班每门学科选派8位选手参加,其余的则在原教室做卷子。这是一个学期一次的比赛,也就是对老师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考评,会按比例和成绩得出一、二等奖。而儿子所在的班级前三次基本语文数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儿子每次都会参加,而且均是两科一起参加,虽然平时在班级估计也进不了前几名,但好在每次都还能得到奖项。
这种比赛偶尔也听到老师说起有家长会跟老师“申诉”为何自己的孩子未被选上,但肯定老师选择的时候会非常公平和公正的,因为这是体现她们教学实力的最佳时刻,绝对要选派她们自己认为拿得出去、最有希望得奖的同学。
前天晚上,回家听到儿子说会参加第二天(也就是昨天)的比赛,且语文数学都有。我当晚就破例陪着他把作业做完,不会做的数学题给他讲解了一遍。然后昨天早上跟他聊了聊天,得益于日常对他进行的“不在乎”心理建设,也就是不会做的题目不管它,因为我告诉他:你不会做,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会做。既然大家都不会做,那么这道题目也就出得没什么意义。当然了,不会的考完后还是要搞懂的。
昨晚一回家,刚一进门还没来得及换鞋子,就听见姥爷说:你儿子看来不可能每次都参加两门比赛。这次就只有一门。
我冲着沙发上的儿子说;哪一门参加了。
儿子说:语文,数学没有去,就在教室里做的题。然后笑一笑:妈妈,没关系,这次参加不了,我争取下个学期再参加。
我看他没什么事,不用我再宽慰他。于是我“哦”了一声,说:没去就没去。总不能什么都占全吧,也要把机会留给别人(这句话我自己都觉得很虚假)!
吃着饭,我随口问了下:那是否还是有同学两门都参加了呢?
儿子说了三个人的名字,其中两个都是很熟悉的,每学期都会参加的,那两个比儿子在学习成绩上更胜一筹。
我说:原来还是有人都参加的,那谁新增去参加数学比赛了呢。
儿子说了是XXX,也就是儿子的发小,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好朋友那个可爱的丫头。这下我明白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儿子自己数学比以前退步了些,因为有几次考试我问那个丫头的成绩,都比儿子要好些。
我笑起来:你呀,自己退步了是不是!
儿子理直气壮地说:是的呀,怎么了,下次再努力不就行了(这是我经常对他说的,这下用来回答我了)。
我也就不再添堵了,也就是一次考试而已,哪怕是中考高考,过了也就过了,还能因为一次考试一直耿耿于怀不成。
因为没有作业,吃过饭就带着儿子出去散步。牵着儿子的手,心里面很是放松,难得晚上没有作业能这么惬意。其实,对于考试、对于比赛,往往是家长比孩子更紧张、更在意。可能家长心中的想法和杂念要更多些。
好在,平日里我没有那么介意成绩,毕竟现在中国的教育也就如此这般,题目多半都是出奇不意的题,有多大供未来参考的价值真不好说,有些题目我们家长也未必能够很快就完成。
但是,我心底多少还是有些介怀的,介怀儿子应该数学比语文好,为何还反过来了。
后来我跟儿子调侃:我们家不产神童,所以我们自己要努力。除了发挥自己的特长,还需要自己付出,否则就就无法做到我两常说的“尽力而为”。儿子跟我独处的时候,告诉了我数学老师跟他说的话,估计也是鼓起勇气说的,因为他没有告诉他的姥爷。
老师其实也经过了一番斟酌,而且我觉得她们两个老师真的很不错,哪怕没有选择儿子去比赛,还是跟他做了一番解释和鼓励(不是所有老师都会如此),大意是这样的:辰辰,你这个学期数学有些退步了,所以我让其他人顶替你。但是如果你在教室里考的成绩很好,下个学期我还是会让你去的!既有解释又给了孩子希望,还安慰了孩子。
当然,我想,因为老师曾跟我说过儿子是属于心很宽的,所以她说方才得这么直白,要是小心眼的,老师是不会这样的。努力,我想儿子自己一定会做的。
也许,这就是情商的体现,有时候孩子的情商比我们成人还要高出一截。这样最好,人生的路很长,尤其是在学习这条路上,竞争激烈得很,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没有一个自我调适的能力,是难以顺利地走下去的。落后了,在努力,因为我们有前行的目标;失意了,我们不介意,因为有重整再发的机会。有时候,心态重过成绩本身,情商更比智商重要!
反倒是我,能否继续当一个“淡定妈”,还需要时间来考证。从我内心深处来讲,我希望儿子学习中的快乐大过成绩本身,希望他能学得轻松,也希望他的老师能够一如既往地“善待”引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