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焦虑型父母
(2011-02-24 21:31:43)
标签:
脑瘫心理安慰运动能力测试标准运动协调焦虑型父母 |
分类: 育儿类 |
我一直以为自己性子急,虽然一般事情想得开,可有时候遇事偶尔也会有焦虑的情绪。结果没想到昨天我碰到一个朋友,居然让我发现了还有更加焦虑的父母。事情是这样的:
昨日,朋友一道吃饭。席间大家聊聊近况,说说工作、生活。因为我平日就是喜欢说话的人,一般事情都很热心快肠,朋友因为才晋级做了父亲没多久,于是他有几分沮丧的跟我说:“这两天心里不舒服,孩子的事。”我马上问道:“怎么了,孩子身体还好吧。”他答道:“不是生病的事情,昨天老婆带着去医院做例行测试,半岁了,结果打分很低,都没有达标。”由于平日里我多少听他说起女儿,好像还是个活泼的小家伙,怎么会测试不达标呢!我很纳闷:“医生是不是做那种有各种指标的测试,什么听力了、运动协调、沟通交流之类的。”他点头:“是的,还有语言,还有手抱着孩子腋下,让她站立的那种,结果姑娘不愿意站。”我笑起来了:“你看看你,多大的孩子,半岁你还指望她能妙语连珠不成,1岁半都未必能说多少;还有啊,孩子的运动行为能力是要跟身体机能的发育相匹配的。半岁的孩子,骨骼什么的都没长好,怎么可能站呢。测试的时候还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状态不好、精神不济她当然不愿意配合了。而且她又不会说话,自然表现就不好了。如果性格内向些的孩子,遇到医生这样的陌生人,在一个陌生嘈杂的环境里,她哪能适应。如果医生没经验,照搬那些所谓的国外的测试标准,估计十有八九都是蒙人的,这种结果能作数吗?亏得你还这么相信。我儿子从来没做个医院的这种测试。”
他一听,精神大振:“是的,你猜得还挺准。姑娘在去的车上都要睡觉了,估计精神是不怎么好。还是我丈母娘带孩子进去做的测试,医生的确很年轻,那套标准还真有可能是来自于国外的。这么看,国内国外孩子喂养都不一样,孩子状态不佳,可能真的会结果不理想!”这下,他总算给自己找到了心理安慰了。
他接着说:“你不知道啊,大姐,我昨天一接到老婆电话,真的心里好难受啊。怎么这么多人带一个孩子还带成这个样子。昨天我批评我老婆了,都不怎么带孩子出去跟人交流,好多事情都要我来做。这养个孩子付出的心血和代价真不少,吃的都是国外的奶粉、用的也是国外的产品,现在要是不达标、不能跟上同龄的孩子,真说不过去。
我接过话茬,批评他:“你怎么能怪老婆呢,她也是刚当妈妈,没有经验。况且每个人性格都不同,她估计要内向文静些,自然就用她自己的风格带孩子。我认为是你们自己太过于焦虑了,孩子明明平时好好的,活泼好动,肯定运动能力不差。你跟她讲话她也会哦哦的回你,这不就说明她各方面都正常吗。不要用放大镜放大你所认为的不满意的地方,而忽略了孩子那么多的优点。你如此的紧张,最后只会越来越认为孩子有问题,亏得你还没往脑瘫上面想吧。”
他不好意思的说:“有一阵子姑娘脑袋有些往后仰,我还真担心和怀疑是脑瘫。”我“狠狠”的盯了他两眼:“信你的邪了,这你也敢想。”他说:“那不是害怕吗。”
我告诉他:“做父母的,只要孩子大的方面没什么问题,不是什么残疾了,你尽管轻松些,你心态好了,周围的人心情也会好。每天惶惶不可终日的,老婆和老人多不好想啊。再说了,哪有父母一天到晚怀疑孩子这、怀疑孩子那的。要有信心,千万不要想七想八的。通常父母正常,孩子也会很正常的。再说得不好听,我是几乎不会迷信医生的。我就见着好多好端端的孩子被医生说成是脑瘫,让去做什么CT之类的检查,说白了不说所有的医生,也是很大一部分医生医德不佳、一切向钱看(我以前小区有个小丫头,挺正常的,结果妇幼的医生非说她是脑瘫,让去做仪器检查。后来什么都没做回家了,到现在样样都正常得不得了。哎,真不知该怎么形容现在的医生),是个人去医院,十个有5个会被说成有病。我自己家人生病我都不怎么去医院的,一去就是能打针绝不让你吃药,能多检查就多检查。为什么,赚钱啊。现在医生还不是向钱看。我敢肯定,那么年轻的医生说不定自己都没孩子,没准好些地方还不如我们这些当妈的有经验。你也不要全信医生,当然也还是要辩证的听取意见的。那个医生肯定是让你们去做复查,这那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要心中有数,好就是好,不要好的非得跟着医生说成坏的!”
他点点头:“是的,你说的有道理。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你不知道,昨晚我老婆都哭了。”我简直是无语了:“你们真够可以的,不过刚当上父母是没经验,心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情有可缘。以后多看看书、上网学习一下。现在天气好了,多带孩子出去玩,跟别的小朋友家长交流,让孩子多接触人。她自然会活跃些。以后转暖了,衣服少了,她也渐渐长大了,自然会自己都想动动的。记得是三翻六坐九爬,也可能略微晚点,稍晚点都没关系的。你要知道你孩子并不是超人或者神通,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算是正常。也不要什么都跟别人孩子比,你的孩子的长处没准正是别人的弱项,反过来,别人的长项也有可能是你孩子的弱项,没法比的。自己要对孩子有信心,我们自己还不是就这样长大了,还不是很好。”
交流到这里,朋友整个人给我感觉是轻松了不少,神色也带上了喜色,不那么紧张了。我们又聊了聊别的话题。最后,临分别前我说;“你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好歹我也是个过来人。一切放轻松!”
作别后,我暗自笑笑:真是有这样焦虑型的父母,可能很大程度是自己缺少经验,再一个过于迷信那些医生(不是我小瞧医生,实在是遇到的、听到的、见着的很多事例让我不敢太恭维眼下的部分医生)。硬生生的把自己往多疑、多虑的路上逼。
看来,做父母,自己首先不能焦虑,自己都焦躁不安,更是带不好孩子了。凡事船到桥头自然直,此话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