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帝中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客户了解需求心诚则灵 |
分类: 育儿类 |
这个念头是上次去学校跟老师聊完天后回到办公室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所致。因为我骨子里其实一直不喜欢跟人为了拉关系而刻意亲近、打交道(虽然同事、朋友们都说我实际上还是很擅长与人沟通),跟老师最初还是心有所顾忌,后来发现也都还好,老师嘛也是人,是人总是会有与人沟通交流的要求的。而且,为了孩子跟老师聊聊天、谈谈心也未尝不是另一种了解自己孩子的一种有效渠道。
一直以来很庆幸,从幼儿园到现在,碰到的老师也都很好,不少老师都对儿子表示出那种出自真心的喜爱,我也未曾碰到非要送礼态度才会好的老师,所以说遇到好的、对胃口、对脾气的老师真的是人生一大幸事!
不过,在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多少还是带着尊敬和谦恭的感情色彩。毕竟孩子在上学期间跟老师相处的时间要更长些,还有,因为前前后后也就跟老师(班主任)有过不超过3、4次的接触,还不太熟悉老师的性格和喜好,终归不能像跟真正的朋友那样随意和随性。
于是,不自觉中潜意识里将老师跟客户对等联系起来了,老师如客户,原因有三:
1.老师跟客户一样是上帝
这种说法或多或少会有些夸张的成分,可是不管是真心也罢、无奈也好,视老师为上帝着实在生活中不是种坏想法。
上帝是什么,上帝是主宰你的人,可以左右你的情感、可以让你欣喜若狂、也可以让你痛不欲生。有时候老师一句责怪的话、一个“投诉”的电话、一个不满的眼神都足以让人心惊动魄。
2.老师是不可得罪的
你想想啊,工作中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了客户也就没有了饭碗和财路。
老师也是这样,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足以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甚或是孩子的性格和日后的方向。只有我们做家长的自己活着通过孩子的行为、努力让老师满意了,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受益。老师时不时的表达不满,那就麻烦了。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最后搞不好就放任自流了。我就曾见着有的老师(好在不是儿子班的)心有不满连搭理都不搭理家长,家长做了工作后才反馈:你的孩子不好!问为什么,答案是:不好好睡午觉、所以不是好学生。态度如此这般,由此可见平日对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当然这与老师的人品多少有些关系。但足见“客户”不高兴、做家长的“厂商”也就甭想开心过了!
3.老师的要求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经常学校的联系单上会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比如买个什么牛奶了、订个什么杂志了、买个保险了,要么就是干干这个、做做那个了(有时候是教育局和学校的要求)。我一个孩子大些的同事跟我说:千万要随大流、不要特立独行,因为不然的话遭罪的、不被待见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了。我现在终于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个中道理和威力!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不需要尽善尽美,但是一定要把老师的要求放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
那么,对待这样的“客户”,我们同样要本着心诚则灵、金石为开的原则:
1.充分的了解客户需求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既然打仗就不能打无准备的战役。
这个了解可以多方面进行,譬如从正面了解以及从侧面了解。正面了解可以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老师的留言字句、老师网上的QQ联络等方式中进行;侧面了解则可以通过学校其他的老师、对老师熟悉的人,包括自己孩子的言谈反馈。只要用心,总是会了解得到的。
只有了解到了客户真正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百发百中无虚弦,否则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
2.及时有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一点相信做过市场的人都深有体会。需求知道了,那就要体现在行动上,要不也成了一纸空话。
满足客户需求,要从及时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来实现:
及时性: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可以为我们争取很多有用的东西。没有这个及时性,哪怕你做得再好,也有可能会让客户心生不满的。所以,老师有的任何要求,无论合理与否(当然一般老师也不会提什么太过分的要求,多半老师还是好的),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去响应、去努力满足。
有效性:指的是我们所做的工作要让客户满意,客户的满意度高了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有成效、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也是知行合一的最重要的标志。
对待客户,永远是结果比过程重要,所以可以不在乎过程、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令人满意、圆满的结果。
3.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老师如客户,那是因为老师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具有一切人的特点和特性。换而言之,老师也是跟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高等生物。
所以,对于相同类别的人,我们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需要贴近她们,倾听她们的心声,经常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这样的好处是只有这样才能洞悉她们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
其实,当下中国的老师也是挺难做的,一个班孩子那么的多,既要管安全、还要管学习。而且中国学校最为鲜明的好坏评估指标是升学率这座大山,没有哪一个老师可以说她的工作和教学是完全轻松、没有一丝一毫压力的。甚至有些学校(尤其是名牌的学校)老师还要时不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有个老师便是省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她居然告诉我她最害怕有孩子想不开自杀,于是每周固定时间都会给不同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换个位置,也许我们就能理解老师的难处、就能真正的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也就可以避免一些行为和价值观不同导致的碰撞。
4.多沟通、多交流
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试想想,平日无事的时候,八百年也不跟别人联络和交流,等到真有什么事情发生需要寻求帮助了,突然找上门,估计自己也会觉得突兀。
一直以来在市场营销工作中最为推崇的是客户关系管理,这是比本身将产品推销出去要更高几个层次。如果能够建立、保持并长期维系良好的客户关系,拥有稳固的客户群,那么市场工作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大半。
因此,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日常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跟老师要多多的联系,这倒并不是说你每天都得跟老师报个道,即使你自己有时间没准老师忙还没时间接待你呢。我们可以逢年逢节、生日什么的给老师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孩子身上出现一些不良迹象的时候跟老师讨教;老师有“指示”的时候,及时回馈(老师指出的问题必须马上搞清楚并且解决掉,否则老师会对家长失去信心的。头两个月老师说孩子成绩有些不稳定,我赶紧跟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并想办法弥补。过了两个月老师还念念不忘这件事情,并当面夸奖我们家长时刻关注孩子);对于一些事情不能完全理解的,也可以找机会委婉的跟老师表达,有时候沟通可以消除很多的误会。
如果通过沟通和交流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加深大家的情谊,那便再好不过了。
5.“产品”合格最重要
其实,这一点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曾听过自己当老师的朋友告诉我:你先别管什么送不送礼,你自己孩子不好(多半指学习),送再多的礼那也是白送。
这就说明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多么的重要啊!对于客户而言,他购买你的产品是为了满足其需求,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的工作目标便达不成,达不成客户自己也有他的客户或者是上级,那么他的工作受到指责、自然对产品的提供者也会不满,长久以往,产品被弃用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作为家长,首先是要关注孩子并努力让自己的孩子优秀。“产品”质量好了,酒香便不怕巷子深。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有时候还要靠尖子生来给她们争光,体现她们高品质的教学质量。
如果说老师是客户,那么我们除了做好跟老师的“客户关系”外,还要努力培养孩子,提供高品质的“合格产品”,只有这样内外兼修,才能在市场上打出一片灿烂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