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黛丽赫本雅量对待《罗马假日》小雅 |
分类: 随感类 |
生活时间越长,个中品尝到的滋味就越丰富,心路历程也就越长、感慨也就会越多。最近,突然对“雅量”这个词格外的感兴趣,觉得把它和生活这个词放在一起倍觉般配(呵呵,这个词怎么看怎么想是点鸳鸯一样,暂且凑合着用一用)!
其实,细想想,字面以下的内涵有多丰富!对待纷繁芜杂的周遭、形形色色的男女、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以及与自己理想有一定距离的现实,想来也必须用优雅的度量来宽容的看待不可!只有以一定的度量,还是要有着优雅的姿态来具有的度量面对这一切,才能让自己活得不那么累、不那么市侩,才能够处事不惊、才能够宽容的包容自己和别人,才不至于在人生的路途中迷失了本来的自我,才不至于因为攀比、嫉妒等不良的负面心理磨折自己!
生活的内涵和外延太过宽泛,能够想到的眼见得着的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对待这几点能够真正做到雅量的话,其实就是拥有着超乎寻常的超然心境了:
1.对待不如意的事要有雅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像不能心想事成的: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名牌大学;没有追上自己心仪的人;结婚了,新郎/新娘不是我;明明我比他/她强,为什么升职的是他/她而不是我;为什么我的老公不如她老公会赚钱;为什么我的父母/公公婆婆不能像别人家那样鼎力的支援和赞助;为什么孩子就那么让人淘神;为什么偏偏是我遇到了“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凄惨,等等、等等,如果要数的话,十根手指加十根脚趾也数不清!
虽然恋爱多年加上结婚多年,相处时间不短,但倒是在这几年跟老公慢慢越来越投缘,不是说别的,是在看待事物以及价值观上渐渐地有趋同的走势,偶尔还能互相调侃一下。还能将自己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拿出来诉说、分享并且能够互相分析和点评,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一些挫折、人变得稍加成熟了,加上为人父母了也能够渐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周遭人和事。其实,我倒是觉得在这些共同的经历和交流之中,我们的融洽程度和雅量度都已经增加。
学会分析查找原因,是面对不如意事情时最好的方法。不是为了可以的宽慰自己,而是给自己找寻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消除不如意之事的大部分情绪副作用,也是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出口(不找到出口严重了就成了“进了胡同但是走不出来了”,那最后非疯即傻)!
总能事事逞心如意,就是总统皇帝也做不到,否则就不会有爱德华“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举动;就不会有奥黛丽赫本的经典传世佳作《罗马假日》中的相见、相爱不能相守的缺憾;就不会有拥有倾国倾城美貌的戴安娜王妃留不住婚姻并死于媒体的世纪之痛了!
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一样会面对种种的“圆”和“缺”,有成功必定会有失败、有高兴必定会有悲伤、有圆满必定会有缺憾。这也是硬币的正反面,相伴且随行、缺一不可。
所以,面对种种不如意,我们要正确、客观的面对,不能一味苛责、也不能一味听之任之以至于日后故伎重演。
比如,最稀疏平常的面对失恋:也许真的是有缘无分,再也许是大家不是真的适合,与其到最后结婚了劳燕分飞倒不如平平和和的分开,还能够再见亦是朋友。也为彼此找到自己的真正另一半而留出空间,放爱一条生路!
工作之人,自会遇到工作中的困难和不如意,像条件相当或者条件不如自己的人却被升职了,心里肯定会失衡(即使是偶尔一下下也是在所难免的,没必要非得装出演艺圈评选某某奖项那样,落选的还得强颜欢笑“祝贺他/她,我觉得他/她是当之无愧的”,多虚伪、多违心呀,估计都不知道对着镜子演练了多少遍才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做作)。失衡不要紧,其实你要想想是不是别人在什么方面比你强,也许是工作上要更胜一筹。即使不是工作能力,那肯定也会有其他方面:人际关系,人家比你会处事;人家比你跟领导走得近;或者人家会送礼(我想这个从古至今都不足为奇的),会博领导欢欣,会为领导办事;即使你也送礼,没准你送的没人家的多(就像古代的笑话:他送的大象比你的老鼠大,都是黄金的哟),等等。总之,有因必有果,反过来有果那肯定是有其原因的。所以,这样看来也就能心下安然些了。如果你还有向上的想法,那么就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这样也好过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再或者你自己看得穿了、看得透了,想就此作罢过自己的轻松日子了,这样也行。总之,优雅一点,看待这些也就一笑而过,至少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还有像对待亲近的人早逝,悲痛不欲生、埋怨上苍待人不公(我曾经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人自有天命,也许凡事都已经冥冥之中有定数了;在也许死亡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未可知。逝者如斯夫,真就是人走如灯灭,生者再伤感也是枉然,除了自己清淤于中不能自拔外没有任何益处,反而让逝者不能心安。所以,对待此也要有雅量,这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轮回的规律所在。生者唯有更好的生活下去才能告慰天上之人的在天之灵!
就是如此这般,对待十之八九的人生不如意,能够看得开、想得通,自然就能心无芥蒂了,自然就能够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坎,也就自然能够愈挫愈勇、轻松前行了,没准就是一个又一个生活的不如意会累积至将来给你呈现出花明的广阔天地!
2.对待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有雅量
这个要想真正做到也是有难度的,如果用到了伤害一词的程度实质上就会有刻骨铭心的痛,痛彻之下心灵必定会有所触动,这个时候要用雅量来包涵就可称得上是极大的宽容了!
我自己可能因为天性还比较乐观,通常与人无争,也还比较好与人相处,但是也曾受到过偶尔的伤害。我是深知那种滋味的,遇到时在心里默念一个字“忍”,所以终究没有与人当面起过纷争。好在有一点:惹不起我躲得起,多半是能不交流就不交流,总不能强迫我工作之后还非得与你交往吧。不过幸得这种日子持续了一阵子也就告一段落了。也亏得我用那种态度来面对,虽不算是大雅应该也还算是小雅和明哲保身的做法,一旦起了纷争,估计受更大伤害的那个人一定是我。现在想来也算是一种历练和经历。
其实,想想也是,人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状态也千奇百怪:羡慕、喜欢、厌恶、嫉妒、仇恨等等,各种情感交织之下再加之各种情境作为催化剂,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人做出这种那种事,有伤害也是在所难免。即使受伤害,从思想上来讲仍然要有雅量,有仇必报并不是上上策,如果也沦为睚眦必报的境地其实是让心灵蒙尘,失去了辨别的理性。对待伤害的最好办法是自我疗伤的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强大到足以用气场便能使人在有“愈加其罪何患无辞”的动机之时有所忌惮,这个时候就不会伤到你了!
一笑而过或者一笑泯恩仇也许是这种雅量的最高境界,当然对于确实不值得一笑而过的人是断没有笑的必要。我认为提倡有恩必报,但并不一定非要上杆子的以德报怨,正如雅量是要雅,但是也要有度!
3.对待年龄和死亡要有雅量(此条在“女人不能做的三件矫情事”中曾写过)
人人都会衰老,有生至死是人的自然规律,只要是人,甭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总会年龄渐长、日渐衰老,最后走向死亡的,无外乎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可是不管是什么年龄段,自会有各自阶段的魅力。十几岁纯情、二十几岁柔美、三十几岁妩媚知性、四十几岁优雅,甚至是像奥黛丽赫本,即使是在七十几岁光阴时,仍旧风韵犹存,每一层皱纹都展现着独特的韵味,让众人看到的不是皱纹,而是岁月的沉淀和成熟的风情!
合适的途径延缓一下衰老并没有什么,像一些美容、护理以及运动等等,都是合情合理而且也是健康的方式。
说白了,这种人是对年龄没有雅量的一类人。不服老没关系,也很正常,但是妄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纠正”世人对其年龄的感受,那其实是临渊而鱼、望梅止渴之事,搞不好便会弄巧成拙!
真正对待年龄、对待生活有雅量的人,是从容淡定的;是有自知之明的;是知道如何用自己年龄的优势和深厚的阅历来弥补岁月带来的痕迹。上天是公平的,它会让你在不再年轻的同时拥有岁月带来的丰厚礼物,比如说优雅、比如说生活的智慧!看就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巧妙地利用!
之于死亡,其实你惧怕也好、不惧怕也罢,终究有一天人人都会尘归尘土归土的,想逃也逃不掉。所以倒不如顺其自然、坦然应对的好。只要过得充实其所、活得问心无愧,其实也就不枉此生了。人类其实正是用一代一代的基因遗传来弥补死亡的断档、让生命得以延续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死亡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也许真正的大雅之人少之又少、没有几个真的能那么超然的。但是无妨努力去做到小雅,即便不能隐于林和隐于市,我们就做个隐于自己内心的小雅之人,也算是美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