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宽容育儿教育姥爷儿子健康快乐 |
分类: 育儿类 |
前一阵子我发现儿子在遇事的时候或者稍稍不顺心的时候总是会流眼泪,甚至有一天晚上和姥爷一起睡觉的时候闹脾气哭起来经我再三劝说还是不停止,结果把我惹毛了拉起来打了一顿。这个“毛病”还是小时候犯过,怎么现在又“故伎重演”了!
上周有一天我在沙发上坐着想这个问题,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正好儿子凑过来了,我就和他聊起来。我问他:“辰辰,上次姥爷把妈妈杯子打碎的那次为什么你会哭起来呢?”他睁大眼睛说:“是姥爷把杯子打碎了。”“这个我知道呀,姥爷也是不小心呀!”他回答道:“那妈妈不是没有杯子喝水了吗。”我一听,原来担心这个,便说:“没关系呀,杯子碎了再换一个用,家里还有别的杯子可以用的。即使家里没有杯子妈妈也可以再去买一个新的回来,哭有什么用呢,哭得再厉害杯子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看着儿子眼神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我接着问道:“你哭是不是怕妈妈责怪你。”他赶紧点点头:“是的呀,我怕你又批评我所以我就哭了。”听到这儿,我心里有数了,果然哭只是一个表象。我抚摸着他的头,保证式的告诉他:“只要你不是故意的妈妈不会责骂你的,况且哭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记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哭泣是没意义的。即使你做错事情只要知道错在哪里,以后改正我都会原谅你的!”儿子听到这些,马上给我绽放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搂着我说:“知道了,我的好妈妈!”
通过上面的对话,我陷入了沉思,其实孩子出现的问题本身也折射出家长平时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像儿子这样,他通过平时的经验判断对于错误的行为或者他认为可能会归咎于他的错误,他主观臆断家长会责骂或惩罚他,因此他先主动采取他自认为可以从某种程度规避或减轻责罚程度的方式来应对,比如说像上面杯子被姥爷不小心碰到地上了,但是杯子是被他端到房间里的,因此他因为畏惧妈妈的责罚哭了起来,企图用这种哭的途径来达到减轻妈妈可能对他采取的责罚。
想到这儿,我心里一惊。原来我一直在用不合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换而言之,就是我一直没有始终如一的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儿子,来包容他的问题和错误,才导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养成了儿子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这都源于我错误的态度和方法。
我一直在日常的生活和与人相处中告诫自己待人一定要有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我也知道对人宽容便是对己宽容。可是在教育儿子方面,往往是知其理却不能付诸于行。甚至有时候在处理儿子成长中的一些事情还会受我个人心情和情绪的影响,导致儿子学会了揣摩大人的心理,这些对他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的为人处事方法的养成是很不利的。如果家长做得太过的话,还会导致小孩出现人格的扭曲和遇事逃避的不良习性。
真是很庆幸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从我认识到我的错误后,近期通过反省和检讨,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的纠正自己不恰当的言行,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自己也做个总结作为平日的自我要求并落实到细微之处:
1.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并不可怕,只要自己能够找到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就可以了。
2.
3.
只有我们自己拥有了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宽容的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