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你会善待常浩的女儿吗(或:底层的悲剧)

(2018-12-23 05:44:55)
标签:

杂谈



常浩,就是那个拦路打老师的人;媒体报道时用化名“常浩“称呼他。常浩是河南栾川县人,目前他与家人定居杭州。报道说,他有一个女儿。如果他女儿在杭州读书,希望她的老师同学不知道她的父亲就是那个打老师的人;如果老师知道内情,希望不要用特殊的眼光看她,对待她。不然,上一代的悲剧,可能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悲剧,不仅仅是报复教师的事件不该发生,更是因为,这件事情,似乎没有可能以一种更好一点,更能被人们接受的方式发生和进行。既然如此,晚发生不如早发生。

常浩拦路打老师,是为了报复二十年前张老师对他的羞辱和殴打。读了相关报道和评论,觉得常浩不该隐忍二十年——早个十年,至少五年,他就该对张老师动手了。早动手,对常浩自己,对张老师,都比晚动手好。

先说为什么早动手对常浩自己好。常浩父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批评常浩不该打老师时,常浩争辩说你不知道当年张老师打得多狠,说的时候常浩的手还发抖。可见常浩的精神创伤有多深。对常浩来说,忍了二十年,时间越长,仇恨越深,痛苦越深。早打早宣泄,能尽早恢复心理平衡,多少减轻痛苦和创伤,总比加深痛苦、创伤要好。

为什么早打对张老师也好呢?打得越晚,张老师年纪越大,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越低。如果这次常浩没有把张老师打得住院,打得将来生活不能自理,纯属偶然,纯属幸运。

有人要问,不能不打吗?换了别人被张老师这样殴打,也许有其他解脱、化解的办法,但是常浩没有这个能力。如何应对这种事情,跟个人特质个人性格有关,没有统一的、通用的,人人皆可实行办法,只能个人采用个人适合的办法。常浩只能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了结此事。这是命,不服不行。否则就没有性格即命运这句话了。

二十年来,被张老师羞辱殴打的记忆一直伴随着常浩,这个记忆既是心理的,也是身体的。常浩打张老师,首先是身体行为;精神上的压抑、痛苦,借身体动作才得以宣泄。对常浩来说,这是在特定条件下唯一能够了结此事的方式。

如果这个“特定条件”有改变,那么常浩不一定需要通过对张老师施加肢体动作来达到心理平衡。如果张老师能够早早地向常浩真诚道歉,或许能减轻常浩的心理痛苦,获得相当程度的心理平衡,就没有多少精神能量去推动他对张老师动手了。

张老师所在学校的负责人说,他任职以来,没有学生反映张老师打人;相反,学生对张老师都是正面评价,张老师还获得过荣誉称号。这就是说,这二十年来,张老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张老师难道忘了自己当年是怎样对待常浩的?难道他不认为或不觉得他会给常浩造成长久的精神创伤?或许,他想通过认真教学弥补当年的过错,如果张老师真是这样想的,只能说作为一个老师,太不了解“人”了。你当年对常浩犯的错,怎么能通过后来对其他学生的好来纠正呢?桥归桥,路归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有一点不明白,那么多媒体采访报道此事,其中几乎看不到对张老师的采访。哪怕看在他被打的份上,也应该给他说话的机会,说不定他也有话要说呢。

如果张老师有话要说,会说些什么?如果他不肯说,又有什么是他不愿说、不便说的?

张老师当年打常浩打得那么狠,这是很变态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对年少的学生出手凶狠?是张老师小时候经历过家庭暴力?是当了教师以后所遭受的心理压抑?学生调皮、顽劣,老师控制不住情绪时,管教得严厉些甚至有些过头,在所难免;但是张老师对常浩的暴力行为,远远超出“体罚”的界限。最大的可能性是,他把他自己所不该遭受、不能承受的东西,发泄到少年常浩的头上了。常浩认为是因为自己家里太穷太没有地位而被张老师殴打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张老师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会不会把话说反了?

现在,学校和教育局说要针对常浩所说的情况展开调查。如果二十年前常浩向学校投诉张老师,当时的校领导会认真听取并展开调查吗?现在学校表示要展开调查,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事情闹大了,不调查不行了。不难发现,在目前已经给定的条件下,是常浩的报复(复仇)行为启动了有关部门的调查。

如果常浩继续隐忍,事情又会怎么发展?如果常浩因不堪忍受心理压力而精神失常,这一切会不会引起公众关注呢?如果常浩精神失常不被人们所知,在旁人看来纯属家庭不幸,也许有人觉得还是这样好?这样一想,本人更加赞同常浩动手了。这件事情,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没有办法两利相权取其大———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那么常浩该不该受到法律的惩处呢?当然应该。但是,法庭在作出裁量时,要考虑常浩以往的遭遇,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公平公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