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戎国强微博
戎国强微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45
  • 关注人气:6,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蠡县营救通报,是一口更可怕的枯井

(2016-11-11 08:26:14)
标签:

杂谈

  昨天深夜,立冬过后的杭州有点冷。深夜里得到的消息更冷:河北省保定市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掉入废弃机井的6岁男童赵梓聪已经找到,已无生命体征。

      但是,更寒心的事情还在后面:这就是蠡县县委所发布、营救工作副总指挥吴素杰署名的《关于营救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落井儿童工作有关情况的通报》。

      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这口机井当初是谁打的?废弃已经好几年,为什么没有填掉或将井口封起来?或者周围设置栏杆一类的围挡也可以。没有遮拦的井口,成人稍不留意也会掉下去,何况是爱玩的6岁儿童。

      在网上还没有搜索到有关吞噬赵梓聪的这口废弃机井的比较详细的信息,就看到了蠡县县委发布的通报。以往,类似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至少也会表示要对辖区内存在的有关安全隐患进行检查、采取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是,即使是这种例行公事的表态,在蠡县县委发布的通报里都看不到一个字。

      是不屑于这样的表态,还是疏忽大意忘了例行的表态?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这是一份急于表功的通报。通报详细介绍了当地领导部门指挥营救所做的一项项工作,连当地企业捐献的多少方便面、棉鞋等都有具体数字——这也是政府工作的成绩!

       但是,对生命来说,最重要是方便面?是棉鞋?还是如何处置废弃已久却还张着大口的枯井?蠡县还有多少口这口的废弃机井?怎样避免悲剧再次发生?难道这些人命关天的问题都没有资格在这份通报里哪怕占上一段或者一行的篇幅?

      “6岁男童掉入田间废弃机井身亡”,这是一个负面新闻。“蠡县紧急动员组织大营救”,这才是正面报道。“正面报道”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死的是人家的孩子,我收获的是“正面形象”。

       有媒体梳理发现,2015年至今各地媒体公开报道的意外坠井事件就达到29起,31名坠井者中,近8成是儿童。但是,蠡县男童坠井,似乎不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而是一个宣传正面形象的公关机会——透过蠡县县委发布的通报,可以看到一口更深、更冷、更可怕的枯井。

       写到这里,生出另一个疑问。央视报道说,获悉男孩遗体已被找到,现场参加营救的100多台大型工程车辆同时鸣响喇叭,表示哀悼。100多台大型设备分布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100多名司机如何能同时获悉男孩信息?事先无法约定,营救至深夜已经人困马乏,100多名司机怎么会同时按下喇叭?这是一个极具仪式感的行动,谁策划、组织了这个隆重的仪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