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10秒大关,不必强调肤色

(2015-05-31 19:11:17)
标签:

杂谈

昨天,伴随男子百米选手苏炳添突破10秒大关的好消息,“黄种人”这个词,一次又一次闯入我们的眼帘。在很多网站上,微博、微信上,都频频与“黄种人”碰面。把“黄种人”与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中取得的9秒99的成绩联系在一起,当然是说:短跑,我们黄种人也行!再扩大点,是说:田径,我们黄种人也行!但是,这个时刻,真的有必要提人种吗?这个成绩真的跟人种有关系吗?如果有,这是个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来的?

如果说有必要把男子百米成绩跟“黄种人”联系在一起,那为什么在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时中国选手横扫对手、囊括冠军时没有人提“黄种人”?因为那是中国选手的强项,我们拿冠军是应该的,有时甚至还嫌多,觉得应该让老外也拿几个冠军----底气足到这种程度了,就不会因“黄种人”而耿耿于怀了。而田径是我们的弱项,难得有一个好成绩,立马想到“黄种人”,自豪的表象下面,还是底气不足。

体育弱项和“黄种人”之间的条件反射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是一些自诩“人种优越”的西方人的话语霸权的产物。2012年,在第30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于伦敦开幕之际,英国《每日邮报》7月10日披露了奥运史上的一个特殊片段: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第3届奥运会上,由爱尔兰裔美国人詹姆斯·沙利文的策划,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中非俾格米人、菲律宾伊戈罗特人等来自各大洲的部落成员被安排展开竞技。这些未经专业训练的“落后”部族成员的运动成绩当然不会好,这样就显示白人种族的“优越”。在种族偏见的眼光里,亚洲人,或者说“黄种人”也是低他们一等的。这种话语霸权一旦建立,即使是这个话语体系中的弱者、被歧视者,会受其控制而不自觉,当我们说黄种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其实就是接过了歧视自己的话语来反歧视,仍然没有从歧视者的话语陷阱里摆脱出来。沙利文的策划是一场令人震惊的“种族实验”,被称为“可耻奥运”而臭名昭著。

决定和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宏观层次上跟国家经济实力有关,中观层次上的运动传统、管理机制,微观层次上的训练水平以及选材等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单一的“人种决定论”既缺乏科学依据,也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荒唐的。中国游泳的崛起,也是近些年的事情,早年不也是有“中国人不适合游泳项目”的说法吗?

与沙利文发明的体育领域里的“人种优越论”相比,希特勒的“日耳曼人优越论”的实践更血腥、更灭绝人性。这种所谓理论到了战争狂人手里,所造成的灾难超过大炮和飞机。被这种理论所歧视的弱者,当他们不自觉地运用这种理论争取荣誉和地位时,其行动是无害的;但是,如果不加警惕,不能在认识上,在世界观上与这种理论切割,弱者一旦翻身成为强者,就很有可能利用这种理论歧视其他弱小国家或民族。缺乏这种自觉,“扬眉吐气”就很可能走过头,变成“让人家受气”。此为文明者所不取。在为“黄种人”自豪时,不能没有这种理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