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操一词,现在很流行;用来劝诫学生不要早恋,显得很俏皮,很幽默,不会招来学生反感——现在做老师容易吗?节操,说白了就是某种原则或准则,也可以说是价值观。强调节操非常必要,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明确:你是在对“人”而非别的无生命的事物在强调封节操;并且这节操是能够实行的。
这封信对学生说:“你可以喜欢这个女孩的古怪精灵,但请不要喜欢古怪精灵的这个女孩;你可以喜欢某个女生的人淡如菊、热情似火,但请你不要喜欢人淡如菊、热情似火的某个女生。”这话的意思是,人和她的气质是可以分离的。但是,如果某种气质离开了某个特定的人,这种气质还存在吗?气质是生命现象,离开生命的实体,所谓气质就成了一个概念。
这跟老和尚吓唬小和尚“女人是老虎”是同样的思维方式:将“名”与“实”分割开来,然后以“名”代“实”——“人淡如菊”的气质值得欣赏,具有这气质的女生则应敬而远之。真是可怜天下师长心!问题是小和尚已经看到过“老虎”,身心受了“老虎”的迷惑,喜欢上了“老虎”;小和尚心目中的“老虎”与老和尚口中的“老虎”不是同一个事物。用“老虎”吓人,让学生欣赏“人淡如菊”这个概念而非如菊之人,都是一种“语言拜物教”,以为某些词语、概念法力无边,祭出某个概念或词语,就能阻止或终结生命活动,说到底,意识深处,还是没把人当人,没把人当作生命,而是当作一台电脑,以为生命可以跟着外部输入的指令亦步亦趋。
这封节操信,还对男生们强调“金钱”、“实力”、“人生规划”的重要。这是在谈少男少女朦胧的初恋般的好感、吸引,还是成年男女的谈婚论嫁?也许校园外的人们真的不了解校园里的事?少男少女间已经省略了朦胧的、互相吸引但又羞涩、胆怯的阶段,一步到位地,与成年男女那样理性、冷静权衡利害了?如果真是这样,该为他们感到悲哀呢,还是庆幸?
纯真的,没有现实功利的所谓早恋,如果引导得当,可以培养自尊自爱意识、责任意识及审美意识的成长、成熟,这些都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不可少的能力;教育者的责任是保护并助推这一心理倾向,帮助这些学生避免早恋溢出情感的河床而造成身心的伤害,但这与否定早恋有根本的区别。
既然是“恋”,那就是两个人的事,而这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幸福感也好,痛苦也好,都是一起体验、品尝,一起成长。但是,这封信问男生:“你能确保你不会影响到对方的人生轨迹?你能确保,你给她的就是她想要的人生?”这是什么爱情观、婚姻观?男生是主动的“给”的一方,女生是被动的“受”的一方,女性在婚恋中是没有能力“给”,还是没有权利“给”?女性的人生,难道是可以由男性“给”的吗? 现实中当然有希望男性“给”自己一个幸福人生的女性,但这不应该是教育者所希望的女性。这不是教育者应有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