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海洋大学吹的什么“风”》

(2014-09-11 17:01:00)
    据《齐鲁晚报》昨日报道,近日,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MPACC(会计硕士)专业的近100名学生感到郁闷:报名之前学校没通知学费上涨,拿到通知书后,却发现学费比以前涨了近一倍。上一届学费4.5万,今年暴涨到8万。涨价的幅度和涨价的做法,令很多学生不能接受。
    对此,报道中先后提到的该校招生办有两个解释,一说是学费价格已经省物价局批复,没有事先通知学生,是因为当时备案还没有通过,提前透露属违规;另一个说法是“在省物价局没有批复之前,我们不能擅自公布学费价格,提前说了就违规了。”
    究竟是没有批复,还是没有备案?有关规定究竟是怎么样的?询问在杭州一所大学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一位老师,他说,涨价未获批准时就宣布涨价,确实是违规的。但是,获得批复而未备案向学生告知学费价格,不存在违规问题。备案的作用,是把涨价的信息告知或知会有关部门,不存在”通过“或”不通过“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备案,不是告知涨价的法律障碍。
    这样,讨论这个问题可以不考虑备案问题——是否批准涨价才是关键问题。这边,涨价没有获得批准,这边,涨价的行为已经在实施了。校方不可能不考虑法律依据问题,在涨价没有批准的情况下,怎么规避涨价的法律风险,哪怕是理论上的风险?
    校方的办法是“吹风"。怎么“吹”呢?学生事后回忆:“在面试环节时,有一道题是老师询问考生,‘如果学费上涨到8万,你能否接受?’当时我们觉得这道题很奇怪。”学生每法不感到奇怪。把一个非专业的问题,放到专业考试中去,把严肃的硕士面试弄得非驴非马,这是为了什么?利益。为了利益,连专业考试的严肃性都不要了。在所谓的教育者心目中,还有对“教育”的起码的尊重吗?
    无论是涨价备案还是批准,校方都强调:“ 提前透露属违规”。不能违规,是法律意识强的表现;但是,“吹风”有法律效力吗?”吹风“可以拿来作涨价的法律依据吗?这时怎么法律意识不起作用了呢?其原因,除了利益,还是能是什么?
    如果在报名时就告知学费由原来的4.5万暴涨到8万,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要是早知道学费这么贵我们肯定选择更好的学校了。”学生说。这个结果,校方不可能预料不到。于是,不告知,就不能涨价;生源流失,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流走了。但明确告知会违规。怎么办呢?“吹风”,打法律的擦边球,就成了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吹风”同样违规。道理很简单:既然“吹风”的内容还未获批复,“吹风”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这样的话,涨价就要推迟一年(届)实施,但是,这要“损失”多少银子!所以,海大的一切行为,全部服从于利益原则,而非法律原则,也非教育原则。这就是从海大校园里吹出的“风”。海大的学生,要在这股风的吹拂下度过三年或四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