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任务”是怎么失联的

(2014-04-08 22:09:15)

    戎国强

 

    马航班机失联一个月,至今下落不明。一项“国家任务”——《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编撰工作,在失联36年后,重新与“国家”取得联系;现在,这部词典即将出版(见4月8日《北京青年报》)。

    读得懂这部词典的人肯定很少,但是,“国家任务”为什么会与“国家”失联?这个沉重甚至是沉痛的问题,值得太多的人思考。

    带着这项“国家任务”来寻找“国家”的人,是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车洪才,今年78岁。1978年,车洪才接下了国务院辞书出版计划中《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一书的编撰任务。该书由商务印书馆承办。普什图语是阿富汗普什图族语言,也是阿富汗官方语言。

    “国家忘了,我自己没有忘。”36年来,没有人为这部词典与车洪才保持联系,没有人过问、关心词典编撰的进展。除了商务印书馆提供的一本从俄语翻译过来的普什图语词典,车洪才几乎没有经费支持。10万张词汇卡片的用纸,是他从印刷厂讨来的边角料,一台打字机是借来的。在词典编撰这件事情上,“国家”不见了——确切地说,是国家责任不见了,是代表国家负责的有关人员放弃了责任,造成了“国家任务”与国家的失联。

    “国家”去哪里了?“国家”被尘封在档案案卷里了。直到2012年4月,车洪才带着词典样稿找到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几经周折,商务印书馆工作人员查找资料后才确认,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任务记录的确在档。

     36年中,车洪才只有开头4年时间是全力投入词典编撰,后来的二十多年,他是在承担其他工作的同时编撰词典的,所以期间也有搁置;也只有最初几年和后来的几年,车洪才有助手或合作者一起工作。没有车洪才的坚持,就没有这部词典。国家责任缺位的36年里,车洪才维系着一项国家任务与国家的联系。

    “好像没有人再提起这本词典,它一下子销声匿迹了。”后期主要编纂者之一张敏告诉记者,“在变化的时代里,大家都各搞各的工作去了。”商务印书馆外语室主任崔燕试图向解释国家任务为何被遗忘——“国家与个人都在经历变迁,从中阿关系,到商务印书馆,也都在变化着。”但最后,她也说不太清楚其中原委。“情况变化太大了。”

    “变化的时代”,“变化太大了”,如果时代的变化必然要造成国家责任的缺位,这个变化就值得反省、反思。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国家任务的被遗忘,难道一定是变化的结果吗?会不会是某种不变的结果呢?这部词典的经历,是一面难得的镜子,用它或许可以照出,36年或更长的时期以来,到底哪些不该变的变了?哪些该变的却没有变?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36年里,车洪才没有变,他的责任心没有变,国家任务没有变;还有,这部词典的稿酬标准也没有变。商务印书馆外语室主任崔燕告诉记者,按照合同签订的规定,车洪才获得每千字80元的稿费。而现在,一篇千把字的时评投稿采用后的稿费也不止80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