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戎国强微博
戎国强微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94
  • 关注人气:6,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慰问”可有可无,谁笑得出来?

(2012-10-10 21:31:29)
标签:

杂谈

    10月8日,深圳市高规格召开全市作风建设现场会——“高规格”,报道原文如此,是指与会者的职位吧——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会上讲了话,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要求。重视“作风建设”,是件好事,但是,报道最后说,王荣提到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风趣地说,他本来打算节假日期间去慰问一下的,后来想想还是取消了,一来是担心过去慰问了把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打乱了,二来也担心老百姓说这不又是在作秀嘛。话一说完,现场发出一阵笑声”——不笑还好,一笑,对“作风建设”就不敢乐观了。

     两个“担心”,一是替基层着想,二是对民意还有一份敬畏,总还是好事,但是,这也在告诉公众,搞不搞慰问,似乎是一念之差的事情,如果这两个“担心”不冒出来呢?估计慰问还是会搞的——这篇报道,无意中触及了一个不太为公众所关注的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慰问?怎样杜绝可搞可不搞的慰问?

    既然“慰问”是领导的一项工作,那么,它就是一种施政行为;任何一项施政行为,无论它是必须、必要的,还是可有可无的,都是要支付成本的,既有经济成本,也有社会成本。某一级领导说一句“去慰问一下”,下面不知有多少部门、多少地方、多少人都要动起来,多少车轮要转起来,一动一转,都是要花钱的,有的地方还要搞交通管制,加强安全保卫,要增加警力……如果在慰问中发现、解决了问题,推动了某项事业或工作,那么,为之付出经济成本,就是值得的——当然,即便“值得”,成本也应该越少越好;在社会成本方面,如果有利于政府声誉,有利于社会和谐,那就是“负成本”——只“赚”不“赔”,这是最理想的。

    干部当中,政府机关里,有没有、有多少“慰问成本”乃至“施政成本”这个意识呢?“现场发出一阵笑声”似乎在说,答案并不乐观。如果有这个意识,想到自己一举一动都在产生成本、消耗国库,就会笑不出来,就不会觉得王荣的话有多“风趣”,而是沉重。

    树立“慰问成本”、“施政成本”,本来也是“作风建设”之一。但是,在这个“高规格”会议上,“慰问”这个话题,只换来一阵高规格的笑声。当然,现实并不要求他们很沉重,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轻松、风趣——每到年底就要担心经费花不掉,为了来年的财政拨款不缩减,要突击花钱——日子这么好过,有什么“沉重”的必要?在“三公经费”的天文数字面前,“慰问成本”算得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