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唱支校歌给你听

(2011-09-30 21:14:01)
标签:

杂谈

    前几天,在一则偶然读到的新闻报道的引导下,进入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网站,点开了这所学校的新校歌《成美之歌》的视频。正如报道所说的那样,这首校歌很有感染力,难怪二十四中的同学那么喜欢它。

    这首校歌,还让人联想到:传统、历史、人……

感慨是否太轻易了?是不是我孤陋寡闻呢?又在几所“名校”的网站里读到、听到几首校歌,确实不能与南京二十四中的校歌相比;当然,二十四中只是一所初中,没什么名气,不能与这些学校相比。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报道说,今年10月6日,是南京二十四中建校110周年纪念,该校校长请南京大学许结教授写了新校歌的歌词。谱成歌曲后,在一次升旗仪式上,由100多名初一学生为全校师生演唱,大家都被这首新校歌感动了,各个班级都要求拷贝校歌视频,学校干脆将视频放到校园网上,请大家自己下载。

    《成美之歌》无疑具备了一首优秀校歌的元素,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把学校的历史写进了歌里(学校的前身是“成美学馆”,取“成就美德”之意),视频中,该校民国时期的学生,是由现在在校的12个男生和12 个女生扮演的 ,让师生感到亲切……但是,这些都不是《成美之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对“人”的深刻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感染力,才是《成美之歌》为师生所喜爱的 根本原因;正是在这里,《成美之歌》完美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或者说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

    大概很少有这样的校歌——其中的一段,是特地为一个同学写的。 “高楼环抱着的操场,让笑容取代了悲伤;被雨泪打湿的面庞,却有坚毅的花朵绽放……请相信追梦的路上,我们伴着你一同飞翔”,这段歌词是写给该校一位患白血病不幸去世的李晨晨同学的。在她突发白血病时,她的班主任为她写了万字博文,记录了她的 成长故事,并且把李晨晨的很多照片都贴在了博客里。于是,先是校内的师生,然后是学校附近的居民,最后,当地的报纸也参与到救助李晨晨的行动中来了——把李晨晨写进校歌,也就是把所有的同学都写进了校歌。当他们在校歌视频里看到学校的老照片,看到校史上的杰出人物,自然而然地懂得了:自己,也是这个历史中的一个环节,个人的行为,也参与到了历史的形成当中,概括地说,就是把历史人性化、人格化,将个人历史化、普遍化,达成个人和历史的融合,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报道说,拍过“民国照”后 ,学校里掀起了校史热,很多同学谈起学校,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青少年对 历史大多是隔膜的 ,没有多少了解的兴趣;历史教师,也不可能个个都是袁鹏飞。但是,当自己参与到某个历史进程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事情就不一样了。若与自己无关,何来“自豪感”?,《成美之歌》几乎是一次完美的历史教育,经过这样持久的教育,学生会觉得历史是有生命、有体温的,能在历史中触摸到心的跳动,听到热血的奔涌;人与人可以隔着几十年、上百年的时空对话。

    南京二十四中把普通学生写进校歌,启迪、激发他们的历史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成为一代有自主意识的新人,这和 鲁迅的 “立人”思想是高度契合的。但是,现在的各种讲台与讲坛上,太多令人生厌的,叫人昏昏欲睡的说教,把活的、有思想的人,当做无生命的容器来灌输,把说教对象看作是工具,是奴仆,只须学会服从就够了。

    这首校歌的成功 ,也是美育的成功。蔡元培、鲁迅都 十分重视美育,重视艺术对人的精神的化育作用。蔡元培有“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鲁迅供职教育部期间,负责或参与了包括美术展在内的多项社会文化事业。中国的现代木刻,更是鲁迅的倡导、培育的结晶。但是,现行的教育,美的因素、美育意识太缺乏了。

    “成就美德,寄托理想,只要心不弯曲就是真正的坚强;成就美德,寄托理想,只要梦想不灭便不会失去方向……”从二十四中的网站上看到,他们的校长叫吴虹——该是一位女校长吧。有这样一位校长,二十四中的同学们是幸运的 。我相信,二十四中的同学每天走向学校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走出校门时,内心是充实的;这样的校园里,产生马家爵、药家鑫的几率会低得多——真正的教育家 ,应该是这样的 ;教育理想,应该是这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