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变奏曲
(2025-07-08 08:58:49)
标签:
人世间 |
又是一年麦收时,无垠的麦田,像是金色的地毯铺在了大地上,华贵而又不显骄奢,南风吹来,麦浪起伏,就像暮日余辉中的大海波鳞闪闪。
麦收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劳累的季节,是时间不饶人的季节。收麦是“虎口夺粮”,必须争分夺秒,抢收抢打。“天有不测风云”,如果遭遇突发灾害,来一场狂风暴雨或冰雹,就要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到手的粮食就会得而复失,到了嘴边的粮食就会付之东流。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村里农民买上了拖拉机,人们开始用拖拉机拉麦子、轧场;随之又有了脱粒机,在麦场上进行脱粒,碌碡被抛弃了,人们从麦收劳累中得以解脱。到了90年代,人们开始用上了小型收割机。麦子就地割倒就地晒,晒透了就用车拉回来,直接运到麦场上脱粒。
21世纪初期以后,农民麦收用上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机一到,家家户户开着三轮车、电动车在自家的地头等着,三、五亩麦子来回两趟,抽颗烟的功夫就完了,联合收割机将金黄的麦粒倒入三轮车的车斗里,运到家晒上一两天就卖给粮库了。后来,又推广了一种收麦方式,就是适时收麦,等到小麦完全成熟达到一定标准,才就行收割,不但产量高,品质也好,收割后,就直接送往小麦收购点了。过去,家家都放着大瓮、大缸、甏子来盛粮食,可现在,这些盛粮食的器皿都将成为“文物”了。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民手中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和土地大户,有的农民管这叫土地“托管”,每亩地一千多元的收入,一年四季,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在外打工,一个月少者五六千,多着一万多元,农民再也不用为“麦收”而操劳和苦累了,他们竟变成了“麦收”的“甩手掌柜”。
收割机轰鸣,运麦车穿梭,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上百亩,上千亩的麦田成了农机手们施展威风的战场,沃野千里,只见农机驰骋,不再见农民抢天抢地忙绿的身影,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麦收变成了悠扬动听的幸福曲,乡村发展的振兴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