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趣
(2025-07-07 09:06:33)
“地下修炼三年多,本想出来唱支歌。只怪世上馋人多,煎炸烹炒端上桌。”不知是谁为蝉猴儿鸣不平,而写的一首顺口溜。尽管如此,拉起逮蝉猴,捕蝉,小时候还是充满乐趣。
六月麦收之后,下上场透地雨,蛰伏在地下若干年的蝉猴就会大梦初醒,要钻出地宫,纷纷地从黑暗中钻出来,这季节的夜晚,树林里,野草丛中,道路旁的树木边,布满了持手电筒寻蝉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至深夜不散。
蝉猴儿鬼灵的很,傍晚时分,它先从地宫打一个小孔,然后等到夜阑人静时分才钻出洞,慢悠悠地爬上近旁的树木。前面的人刚过去,后边的人又跟过来,一拨又一拨,像梳子在梳理,生怕一个蝉猴漏网。但是人们怎么也熬不过蝉猴,每天清晨,树干上、草枝上总是散落着蝉猴退下的皮。
捉蝉猴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打牙祭。油炸蝉猴的味道实在美极了,美滋滋,香喷喷。炸得酥一些,金黄油亮,放到嘴里一巴嗒嘴,“咯吱”响,满口生津。乡下人为了赚点钱,把捉来的蝉猴卖到饭店里,卖给贩子。于是,各个大饭店里又多出一道“蝉猴”菜。十几年前,一个蝉猴卖二、三分钱,现在价格涨到竟然卖到1元多钱,顶得上两、三个鸡蛋钱。据医学专家讲,蝉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高,而且蝉蜕也是一种中药材,能明目。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蝉》诗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写的,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正因蝉的叫声,引起儿时捕蝉的兴趣。小时候,大人都睡午觉,我们孩子们便到树林子里去捉蝉。捉蝉的器具有好多种,有用马尾巴丝的。找一根竹竿,竹竿头上绑上一根竹苗棒,棒上系上马尾丝,马尾丝系一个活扣,慢慢接近蝉后,将马尾丝往蝉上一套,蝉一飞动,就会被马尾丝扣牢牢地套住。还有一种方法是弓箭枪式。把竹片弯成弓,绑在竹竿顶上,用一根细麻绳作弓箭玄牵线,箭是高粱穗葶竿做成的,顶端倒插一根缝衣针,远离蝉二、三十厘米,一拽弓箭玄的牵绳,“箭”就射出去了,只要瞄得准,弓箭上的针就会插进蝉的后背,蝉“扑腾”几下,就会落在地上。还有一种方法是套蝉,用窗纱或箩筛布做一个圆筒罩,绑在竹竿头上,慢慢接近蝉,然后对准蝉扣下去,蝉就会扣住了。也有用粘胶粘的,和上一点面稀稀的,粘在竹竿头上,慢慢接近蝉,然后对准蝉,蝉就会被粘住了,也有用香椿芽树上流出的一种汁液作“黏胶”的。捕蝉时,要瞪大眼睛,目不转睛,还要小心翼翼,动作稍大或稍有动静,就会惊飞蝉。
夏天的中午,蝉在树上鸣叫,闲暇无事,聆听蝉吟,惬意极了。但如果困倦欲睡,乱鸣不绝于耳,就会烦死了,常常是找几块小石子去扔跑鸣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