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嵌入式”服务模式,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2024-11-04 16:40:05)
标签:
长清博览 |
探索“嵌入式”服务模式,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建立“党建引领为民服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支部主导,公益组织支持,社会资源提供服务,志愿者协助、多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方融合的“嵌入式”服务模式,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养老、助餐、家政、便民等一系列为民服务活动,着力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使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在崇德苑党群服务中心、翟庄村能人工作站等阵地,发布能人“招募令”,利用各类能人开展科普讲座、环境保护、一老一小服务、普法宣传、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爱心乡医、修理员、调解达人,各类能人发挥特长,各尽所能,发挥余热。如沙河辛村67岁的村干部张传印就是“能人一员”,他有着50年的村工作经验,对村里的历史文化、大事小事了如指掌,退休后,他发挥余热,编写了14万字的村志,参与村史馆建设,并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老一辈村民们吃苦奋斗勤俭持家的故事。在唐李村,老党支部书记唐友喜积极调解村民矛盾,作为“百姓议事角”调解员,被称为“矛盾橡皮擦”,在调解邻里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各村居立足居民需求和村居重点工作,把各方资源变成参与基层治理的骨干,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联系群众、凝聚人心,通过开放“书记接待日”、“能人茶话室”,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依托邻里话事坊、“有事来商量”等议事载体,收集群众所需建立“需求清单”,推行群众下单、支部派单、书记能人接单的服务模式,实现供需双侧精准衔接,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能人力量不断汇聚,让为民服务从“几个人”变为“一群人”,服务力量不断增强。
创新服务,变“旧模式”为“新模式”。
“大爷,洗干净的衣服给您送来啦!”崇德苑社区70岁的孤寡老人张大爷接过洗衣房工作人员送来的洗好的衣服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衣服脏了,可以有人免费洗了。”一位35岁的母亲在暑假把孩子送到四点半课堂学习山东落子,“能让孩子免费学习非遗文化,又不用操心孩子暑期安全,真的很放心”。
归德街道实施“四微”行动,通过群众“点单”、党员“认领”的方式,搭建起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成立归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崇德苑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衣物清洗服务;定期有志愿者理发师为老人免费理发;组织志愿者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春节包水饺;为放学后及暑期的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和非遗文化兴趣班;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在夏季组织防溺水知识讲座和模拟演练……目前已累计点亮群众微心愿536个。同时,街道还建立了“遇事找组织”工作机制,以联村党委为载体设立“服务窗口”,以“一事一记录一销号一备注”工作台账实现有事及时处理。开展“流动办公桌”,定期组织街道相关部门人员下沉村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现场招聘等十余项服务举措,变“等群众上门”为“送服务上门”,实现党建引领有力度、基层服务见温度的良好效果。
组团下沉,变“独奏曲”为“交响曲”。
归德街道组建志愿服务队,组团下沉,开展书记接待日暨“书记变能人,服务面对面”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怀揣技能组团开展各类服务。后垛村书记房玉栋发挥自身乡医特长,为居民提供问诊服务,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对居民提出的健康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各医院下沉开展的爱心义诊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朱西村76岁的李女士激动地说:“自从齐鲁医院在我们小区义诊后,给我检查出血压高,血管堵塞等疾病,每半月给我免费送一次药,还进行复查,真是服务到家了。”定期组织的“民生大集”提供的“小修小补”让生活更添烟火气。“小李,我这个头发免费给剪吗?”“对,免费的,您坐下吧大爷”。“大集”为了群众办,服务围着群众转,多种多样的便民项目全部融入一场大集中,将居民的需求“一网打尽”,为居民提供了专业贴心的“零距离”服务。
接下来,归德街道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着眼居民急难愁盼,提档升级“家门口”的服务资源和设施,把为民服务做到居民心坎里,让幸福传递到万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