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冬平(5698)
盛冬平(569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58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社区设计琢磨(1):经营用户资源

(2006-11-23 14:21:14)
分类: Web2.0研究(转载)
社区设计琢磨(1):经营用户资源
      麦田说
我认为“社区”的价值被远远低估。Web2.0绝对是一种潮流,但这种潮流不是说要搞什么blog,myspace等等,搞那些只是问题的表象。Web2.0潮流真正的动力来源于从先前“信息的互联网”,进入当下“人的互联网”。信息不重要,真正有价值的是信息背后的“人”--如果认同这点,那么web2.0就和“社区”基本划上等号。或者说吧,西方有web2.0,中国有“社区”。因此对“社区”的研究,似应成为“显学”。
 
      我认为这段话说得很透彻。我多次跟IM上朋友说“网站在社区化,社区是趋势”,指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不管以后搞什么,社区总是要搞搞清楚的,我是从意识到这点时开始思考社区的。
思考社区,目标是为自己做社区提供一个思维框架。但我们不应该为做社区而做社区,社区只是为了调动和经营用户资源,如果没有这个需要,就没有必要做社区,又或者有其他的模式可以调动和经营用户资源,也不一定需要社区
 
在调动和经营人的资源这个角度,网络社区和现实中的许多情形十分相似,例如企业管理、社会活动组织、城镇管理。
最相似的部分是人性的部分,例如人们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而参与或投入;最不相似的部分,是由于量变而产生的质变,例如用户和信息的数量、用户接触与离开的门槛、用户受到的约束和风险、复制的容易和竞争的全面。。。,总之,稳定性很弱、变动性很强。
这些相似与不相似,影响了我们究竟能用社区来干什么。
 
回到前面的定义,社区是用来调动和经营人的资源的,因此,首先要能够让用户积极投入资源,产生资源流入。
用户为什么要投入资源?因为有利益。
是否有利益就会投入资源呢,谁的利益大谁就投入资源多呢?不一定。以淘宝为例。在淘宝中,卖家是资源投入的主体,他们投放的资源包括产品、知识(淘宝论坛上的宝贵知识,大部分是卖家无偿贡献的)、人对人交流(极花时间的一对一售前交流)和站外宣传。但不能说卖家的利益就比买家大。卖家如恋爱关系中的男方,积极而主动,买家如女方,愿意被影响,难说谁的利益更大些。实际上,正因为双方利益的和谐平衡,才能使双方的关系顺利发展。
资源投入的主体,不能从利益关系来看,要从意愿和主动性来看。
 
如果我们做的不是交易型的社区。我们又怎样让用户投入资源呢?谁是投入主体?投入何种资源?
飞扬新锐在向我介绍贝壳数码社区时,很清晰地说明了资源投入的主体:经销商和发烧友是中坚分子。这些人显然会积极投入知识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时间资源。
对于数码社区这比较容易理解,对于蚂蚁这样的综合社区,则比较费些思量。我所理解的蚂蚁社区,是一个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社区,它希望通过围绕商品的信息、知识和互动,聚拢和划分消费人群,在此基础上实现商业引导或交易平台(这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不对请麦田纠正)。在这样的一个社区上面,谁是资源投入主体?如果信息和知识的贡献主体是消费者,那么什么动因使他们愿意积极贡献呢?他们的动力比起淘宝的卖家,是不是低得多呢?如果知识和信息的贡献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或生产商,那么以什么样的形态为消费者所接受?通过什么形式来鼓励和帮助他们投入资源?
 
怎么帮助资源投入主体投入资源,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产品形态的设计,必须给出良好的出路。
例如淘宝,它以论坛形式吸收知识资源,以IM形式(淘宝旺旺)吸收交流时间资源,以网店形式吸收站外宣传资源。
贝壳、IT装备社区、蚂蚁、豆瓣。。。他们以什么形式吸收和转化资源?
 
假设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发动用户投入资源和吸收转化资源的问题,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从中获得商业利益?
作为一个政府来收取税金(服务费、交易佣金)?
借助影响力成为其中一个大卖家(官商)?
直接榨取用户劳动的剩余价值(例如出售用户生产的知识)?
 
解决了商业利益问题还不够。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用户投入的资源十分容易耗散,不但容易流失,而且有效期短,过期失去价值。如何保证资源稳定和持续流入?
 
按照何田的理解,经营社区就是用户资源运营。包括但不限于:谁是资源投入主体、他能投入什么资源、如何鼓励和帮助他们投入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我的利益、如何保证资源稳定。
这些问题全面影响产品设计和网站运营,必须事先考虑清楚,即使以后发生改变,起码始终能够自圆其说。
 
广告:
http://www.movmi.com 中国影迷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